三國誌 黃忠(2 / 2)

公元211年黃忠追隨劉備進川,征戰益州,表示突出,勇冠三軍。平定益州後劉備封其為討虜將軍。黃忠在川中戰役中攻打雒城時斬殺劉璋將領鄧賢,挫敗泠苞,解救魏延。龐統逝世於落鳳坡後黃忠再次解救魏延,領兵殺出重圍,表現英勇。

公元219年,劉備進擊漢中定軍山,黃忠親斬曹將數名,於魏國名將夏侯淵在馬下休息之時,乘其不備將其砍為兩段,自此曹軍慘敗,黃忠從此名聲大震。後黃忠升為征西將軍。 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重用黃忠為後將軍,任命黃忠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四人並稱為大漢“五虎上將”,黃忠名列第五。諸葛亮曾勸劉備說,黃忠名望不能跟關羽、張飛等人並列,黃忠在益州的戰功馬超、張飛看見還能懂得,但關羽卻是遠在荊州,恐怕會對此不滿。但由於劉備堅持,黃忠最後仍與關張等人齊位並列,賜爵關內侯。當時關羽對黃忠得的賜封不滿,表示: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後經費詩點撥關羽才沒有計較。

公元222年(章武二年),劉備伐吳為關羽報仇,黃忠不顧年邁,請令擔任先鋒,於夷陵之戰中斬吳將史跡。後因劉備言老將無用,黃忠遂單槍匹馬出戰,在追擊吳將潘璋的途中,不幸中了馬忠的埋伏,被其用流箭射中肩窩。在張苞、關興與劉備護送他回營救治的當天晚上,因年老血衰,箭瘡痛裂不治身亡,時年75歲。黃忠曾有子黃敘,早年逝世,故黃忠無後。

編輯本段相關記載

《三國誌·蜀書·黃忠傳》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益州既定,拜為討虜將軍。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穀,一戰斬淵,淵軍大敗。遷征西將軍。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遂與羽等齊位,賜爵關內侯。明年卒,追諡剛侯。子敘,早沒,無後。

《蜀誌》

太平禦覽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前將軍 引[1]

《蜀誌》曰:先主為漢中王,遣費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拜受。詩謂羽曰:"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為怨也。今漢中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叔,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王與君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謂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位之多少也。仆一介之使,銜命之臣,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謂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羽大感悟,即受拜。(漢叔,黃忠字也。)

曆史評價

諸葛亮: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

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

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三國誌·蜀書六》

關羽: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三國誌·蜀書十一》

陳壽: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三國誌·蜀書六》

陳壽: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三國誌·蜀書六》

楊戲:將軍敦壯,摧峰登難,立功立事,於時之幹。《季漢輔臣讚》

參考於:百度百科---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