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南五景(不推薦觀看)(2 / 3)

於是,為了滿足慧的這個小小的要求,郭文凱便首先打開了百度搜索,搜索了一下:濟南景區,於是一大堆的數據便出來了。一個所謂‘濟南五景’的介紹便出現在了郭文凱的視線裏。看來,這次郭文凱的好好看看這一天該去哪裏了。

趵突泉簡介: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是千佛山,東為泉城廣場,北邊則是大明湖。趵突泉公園麵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特色園林。

趵突泉又叫檻泉,是濼水的源頭,如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曆史。“趵突泉,三窟並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冬,水麵上水氣嫋嫋,薄霧冥冥,一邊泉池波光粼粼,一邊是亭台樓閣,金壁煌煌,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曆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諸如曾鞏、蘇軾、張養浩、王守仁、蒲鬆齡等都有吟泉都忍不住在此留下美文以誌之。

泉池西側的“觀瀾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亭內石桌、石凳,可供遊人休息賞泉之用。西牆上嵌刻的“觀瀾”為明代書法家的所書,“第一泉”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書法家王鍾霖的墨跡,亭西“趵突泉”石碑,是明代山東巡府胡纘宗手筆。泉東池的北岸,水邊窗明幾淨的建築就是素有勝名的蓬萊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想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這裏臨水靜坐,品茗賞泉。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的北京玉泉水全部換成趵突泉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說。

趵突泉北岸有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群,通稱三大殿。最南“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簷,建於北宋年間,挹廈柱上,刻有元代文學家、書法家趙孟頫的著名詩句:“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字體雄渾有力,詩句傳神,與波光水影交相輝映更為之添彩。殿後麵又有兩殿,原為“娥薑祠”,現改寫為“娥英祠”,世人為讚頌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祠,以誌紀念。在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牆上,鑲嵌著30餘方石刻,都是曆代名人的詩篇。特別珍貴而又不同凡響的是院內的那尊的“雙禦碑”,記載著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標示著趵突泉的非凡地位。

靈岩寺簡介:

靈岩寺景區位於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境內,北依濟南,南靠泰安,津浦鐵路、京福高速公路和104國道均在此穿越,交通十分便捷。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AAAA級景區。

靈岩寺坐落於青山翠柏之中,這裏岩幽壁峭、柏檀疊秀;古跡薈萃、佛音嫋繞。這裏不僅有高聳入雲的辟支塔,也有傳說奇特的鐵質袈裟;亦有隋唐時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羅漢像;更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觀。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有“靈岩是泰山背最幽絕處,遊泰山不至靈岩不成遊也”之說。

靈岩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曆史。曆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域內四絕”,並名列其首。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每年吸引著數萬乃至數十萬佛教信眾前來供香訴願。秉承傳統、弘揚佛教文化的每年一度的靈岩寺佛教文化節和靈岩寺新春祈福法會,更是令佛教信徒和廣大遊客心凝神往,紛紛前來祈祥求福。

靈岩特色名吃更是不勝枚舉,如靈岩山蠍、靈岩山菊、野兔、山獾、鬆莪柴雞、靈岩香椿、糖酥煎餅等數十種野菜野味,天然味佳、久負盛名。

大明湖簡介:

大明湖位於濟南市區中心、舊城區北部,與趵突泉、千佛山並稱濟南三名勝。濟南號稱“泉城”,有泉水百餘處,其中名泉七十二處。明湖即是由眾泉彙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南岸流入,水滿時從宋代修建於北岸的北水門流出,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構成,因而湖水“恒雨不漲,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較固定的水位。公園麵積86公頃,其中湖麵46公頃。湖上有曆下亭、彙泉堂、湖心島等大小島嶼六處,公園自然景觀優美宜人。湖水波光粼粼,鳶飛魚躍,遊船穿行。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蓮,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風景的最好寫照。公園的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曆下亭、鐵公祠、南豐祠、北極廟等三十餘處名勝古跡掩映於綠樹繁花之間,展現出悠久的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