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煞本是去了陸康的的軍營之中的,去會見的當然是自己的二弟冷閻,那為什麼他不跟自家的二弟一起留在官軍之中呢?顯然,他們也是有準備選擇自己的主公,多方麵的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那麼很有可能,剛剛這個官軍與黃鑲軍的怪異舉動,那他顯然是知道的吧?
“紀將軍,”郭文凱這次終於開口了,“歡迎你的加入!”
“罪將多謝主公。”
“恩,不過…”郭文凱故意拉長了音調,讓本來心存感激的紀煞猛然間一個激靈,將目光看向了身前的自家新主公。
“不過,紀將軍新來帳下,就需要麻煩將軍一件事情,不知將軍可否方便?”
“末將定將盡力而為。”
“好好!孫浩何在!”
“末將在!”說著孫浩從帳外走了進來,抱拳道。
“大帳百步之內不得任何人靠近,違令者斬。”
“末將遵命!”
待孫浩轉身離開一會兒之後,軍師楊曉梓便走了出去,簡單的探查了一番之後,便回來稟報道:“主公,一切安好。”
郭文凱點了點頭,看向了紀煞,笑著說道:“紀將軍,我希望知道所有你知道的,關於陸康陸大人與黃鑲的協議,甚至可以說是秘密的串通,我需要一份詳細的情報,但願你不要辜負了我的期望。”
當郭文凱將黃鑲與陸康兩個名字,同時說出來的時候,紀煞的整個身體猛然間顫抖了一下,有些難以置信的看向了郭文凱,以及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的楊曉梓。
他們怎麼會知道?怎麼會知道這個協議的?這是紀煞在心裏自然反應的第一結果。
其實,這件事情,紀煞自己是盡數了解了不少,因為自家二弟就在陸康的身邊做貼身護衛,而自家三弟則是這次行動的原創者,作為他們的兄長,而這位又將馬上的前往郭文凱的帳下效力,這個消息他們自然會毫不保留的告訴他了。
紀煞咬了咬牙,將目光有意的避開了郭文凱的目光,看向了站在一旁的軍師楊曉梓。楊曉梓當然什麼都不能說了,隻是輕輕地點了點頭,示意讓他最好將所有的一切都告訴郭文凱,因為沒有哪個主公是希望手下對自己欺瞞一些重要的事情的,隻要是關於他大業的事情。
結果,可想而知,紀煞便將所有所有自己知道的事情,盡數的說了出來。
郭文凱聽著紀煞的話之後,一切都了然於胸了。
為什麼陸康沒有繼續組織進攻,為什麼其他各地的援軍也沒有人站出來,要求進攻黃鑲軍,而又是為什麼既然黃鑲軍都投降了,為什麼隻有一人黃鑲來到了漢軍之中,而其他的士兵卻沒有出城受降,也沒有漢軍重新接防黃鑲軍的地盤。一切都了然於胸的感覺真好。
既然,郭文凱現在已經知道了整個事情的經過,以及這個事情的最終結果了。那自己要做的就是趕快向陸康辭行,準備離開理氣鄉,交上自己子壩鄉遊繳的令牌,返回戰天鄉了。
就在郭文凱有所了解的時候,一則簡單的係統提示則出現在了郭文凱的眼前。
中國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因起義軍頭戴黃巾為標幟,史稱黃巾起義。東漢末年,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廣大農民與豪強地主及封建國家的矛盾激化。黃巾起義正是在農民鬥爭蓬勃開展的基礎上爆發的。
黃巾起義的領袖張角,冀州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人,太平道的首領,自稱“大賢良師”,以傳道和治病為名,在農民中宣揚教義,進行秘密活動。10餘年間,徒眾達10萬 ,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分為36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他統一指揮 。張角廣泛傳播“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讖語。又在各處府署門上用白土塗寫“甲子”字樣,作為發動起義的信號 。中平元年(184,甲子年)初 ,張角命於三月五日同時起義。但預定起事前一月,因叛徒告密,張角派人飛告各方提前起義。於是36方“一時俱起”,眾達數十萬人。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靈帝慌忙調集各地精兵,進剿黃巾軍。各地豪強地主也紛紛起兵,配合官軍鎮壓起義,其中著名的有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孫堅、劉備等。
一個念頭從郭文凱的腦海中閃過,不好,黃巾軍提前起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