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陳庸隻是帶著劉思泉去置辦了一身行頭後,就降職成了車夫了,像那些跑手續啊,招人啊之類的事就由著他去辦理了。
至於合同什麼的也沒有簽訂,不是不想簽訂,而是這基金會還在草創階段,什麼也沒有,要手續沒手續,要公章沒公章,總不能陳庸來和他簽訂一份私人雇用合同吧。
陳庸在陪同劉思泉跑前跑後的同時,也利用辦理手續的一點空閑時間,又跑去了人材市場,給那個現在還是一個地基的‘陳氏製造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了一份招總經理的招工信息。
當時想為這個公司起個響亮的名字,陳庸可是煩惱了好幾天,可是陳庸的起名天賦也太差了點,最後實在是想不出什麼好名字,幹脆就起了這麼個直白的名字。
到了投遞簡曆的最後時間,陳庸就拉著劉思泉這一個兵,一起來到了中介那裏,一起在那刷選了一次,幾十份簡曆隻是留下了幾份在那,其他的簡曆不是年紀有點偏大,就是行業不對口,也有些簡曆在陳庸看來,那純粹就是胡編來的假簡曆,屬於那種滿地撒網碰運氣的。
拿著那幾份留下來的簡曆和劉思泉在那磋商了下,又剔除了幾個,隻是留下了四位的簡曆,年紀全部在35以下的,工作經曆豐富又經的起推敲的,陳庸按著上麵留下的聯係方式,通過電話一一和這四位約好了見麵時間後,才離開了這個中介所。
劉思泉通過這些天的鍛練,已經初步有了點職場強人的氣場了,不再讓人一眼就看出這是個還沒有真正走出校門的學生來,陳庸把這次見麵會談也交給了劉思泉,也有著鍛練他的意思,自己隻是在旁邊旁聽。
直到和四位應聘者一一會見麵談後,陳庸和劉思泉之間在用誰的問題上有了分岐,最後還是由陳庸拍了板,起用了一個從國營廠子下海的謝鴻博,下海前是一個機械廠的骨幹業務員,原料采購和銷售都幹過。
雖說劉思泉看中的那個也不錯,但是隻是管理經驗豐富,沒有什麼基層的經驗,而這就不是陳庸所希望的了,畢竟管理經驗可以用空間來速成,基層的經驗卻隻能靠時間來積累了,特別是這一些銷售和采購渠道更加的寶貴。
選擇好了陳氏製造的總經理後,陳庸就把自己創建這個公司的目的和謝鴻博詳談了一次,好讓他明白自己的職責,和謝鴻博詳談過後,就囑咐他先去租個場地,現在就開始組建公司,把公司的框架先搭建起來,在公司的框架搭建好後,就去收購一些舊機床,特別是那些倒閉廠子的機床,隻要不是太老舊的,價格低廉的就收過來。
隻有先把架子搭起來了,陳庸後麵的工作也好進行了。
現在二個公司都有了主要管事人了,陳庸就退居二線了,又過上了那種比較幽閑的生活了,隻是經常的被拉去當車夫,有點令陳庸有點惱火,惱火下就又去訂了二輛車,並聘請了二個司機,一人給配了一輛專車,喜的劉思泉和謝鴻博二人直誇老板夠給力。
在陳庸打打資料兜兜風的時候,被劉思泉命名為星光的慈善基金終於批了下來。陳氏的架子也搭建的差不多了,隻是那技術工種,還隻是小貓三二隻,全是初級工種剛出學校的學生。
像那種陳庸所希望的中級技師一個也沒有,不是沒有人來應聘,而是陳庸看不上他們,不是年紀大了,就是頭腦不怎麼活絡的,都是一些沒有什麼培養前途的,陳庸才懶得去錄用這種人來浪費時間和精力。
星光基金會一批複下來,劉思泉就開始帶著手下的一幫子人就開始了運作,盡管眾人都很是賣力的去工作,但是效果卻非常的低下,劉思泉不得已下,隻的登門向陳庸來問計了。
陳庸根據每天獲取的功德值也明白劉思泉運作的不理想,現在見到劉思泉登門來問計了,也沒有在那和劉思泉說什麼廢話,直接就問起了劉思泉現在基金會的運作方式來了。
當陳庸得知劉思泉就是利用自己幾個手下到各個學校和社區去宣傳,什麼報紙媒體什麼都沒有去聯係,至於義工什麼的更是沒有去想。
陳庸不由的有點想罵人的衝動,就靠你們這幾人去,除非和那孫猴子一樣,可以分身無數才行,不然非得等到我老死才能把帳戶中的資金給用完,我可是盼著你們早點用完呢,雖然這樣的善舉獲得的功德值,隻有自己親自去的一半還要少一點,但是人多力量大嗎,隻要數量上去了,那總量也是非常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