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煩不惱過日子,粗茶淡飯度春秋(1 / 1)

不煩不惱過日子,粗茶淡飯度春秋

健康道·專家支招

作者:李俊德

孟澍江,男,漢族,生於1921年7月。係南京中醫學院教授。孟先生在他的大半生中極少生病,即使偶有小恙,也很少服藥。他的養生方法是以靜為主,清心寡欲。平時多按古人“養生十六宜”去做,堅持不懈。現在他的身體尚好。每周有四個半天的門診,每次接診達三四十人。有時作學術講座,讀書寫作,還兼有培養博士研究生的工作。

我的日常生活很注意飲食有節,不妄作勞。注重身心修養,堅持做到生活要有規律,做事按計劃進行,常自檢點。

我基本每天早晨起來散步,或到市場買菜。喜歡騎自行車,喜歡與晚輩談天說地。愛好書法。對於遊泳、登山、旅遊,近十多年來興趣已不是太濃了。

每天我能睡眠8~10小時,晚10點就睡,早6點即起,冬夏又有不同,夏日晚睡早起,冬日早睡晚起,寐中雖常有夢,但很少失眠。午睡時間不拘長短,哪怕假寐片刻也好。

衣著不甚講究,但求樸實大方。我的食量很好,喜食豆製品,過去喜食紅燒蹄肉,現以素為主,適當吃葷,大致素菜占三分之二,葷菜占三分之一。

我有飲茶嗜好,喜用綠茶,茶的質量在中等以上,沏茶不濃。沏茶時,先用少量溫開水泡,然後再加入開水。稍泡片刻即飲用。嫩茶不宜開水過煮,開水沏茶後,茶杯不宜加蓋。

古人雲:“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氣衰。”從生理上說,房事不可少,但不可縱欲,須掌握適度,進入老年後,這方麵就顯得淡漠了。

凡事不順心時,必須克製,前人說過“遇事莫怒”,“怒則氣上”,如能做到退一步想,泰然處之,心理就能得到平衡,正所謂“君子坦蕩蕩”,“知足常樂,能忍自安”。

我的身體素來較好,極少生病。約近70歲時,患有輕度糖尿病,平時很注意飲食,對糖及澱粉含量高的食品,均不多食或不吃。

我的生活習慣,基本上按古人“養生十六宜”做的。且堅持不懈。

常言道:精神不運則愚,血脈不運則病。我的記憶力尚好,我認為人的大腦愈用愈靈,不用反而遲鈍,但要注意勿過度用腦,適時休止。我有一種護齒方法,就是小便時咬緊牙齒。齒屬腎,小便時腎氣下泄,咬緊牙齒即可以固腎,這樣可以堅齒,就是古人留傳下來的經驗,多人屢試不爽。

我有便秘史,常服小量上清丸,早晚各飲淡鹽開水一杯,堅持數年不斷,保持大便通暢,這符合“腑通便是補”的道理。

我的養生觀是:不煩不惱過日子,粗茶淡飯度春秋;寬寬厚厚去待人,勤勤儉儉對自己。多年的閱曆,頗知養生之重要,自然有了自己的信條:不計得失,心自坦然;無視名利,神乃定焉。名利竟如何,亦真亦假;得失何足論,可有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