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E-6A“水星”潛艇通信中繼機(1 / 2)

美國E-6A“水星”潛艇通信中繼機

E-6A“水星”潛艇通信中繼機在美國海軍中服役,用於在戰爭情況下,確保國家指揮當局有效的與彈道導彈核潛艇、攻擊核潛艇通信聯絡。

1986年首架E-6A製造成功,次年首飛。1989年兩個TACAMO中隊,即VQ-3和VQ-4中隊,全麵換裝了15架E-6A,上述E-6A保留了E-3A的抗電磁輻射結構,通信中繼設備基本照搬了原有的EC-130設備。

由於E-6A具有空中加油能力而航程增大、續航時間長、速度快、升限大,執行任務的能力和質量比EC-130有明顯的改進。另外E-3A的原型為波音707客機,機體龐大,載重大,E-6A承繼這些優點,便於進一步的加裝設備和改進。

E-6A機體、發動機、飛行性能類似於E-3,當然E-3巨大的雷達天線罩被取消了,有75%的機體與E-3相同,這裏不過多描述。總的來說與波音707-320B客機相似,采用推力1068千牛的CFM-56-2A-2發動機。機艙類似E-3A,分3個區。翼前區包括四人機組駕駛艙、食品儲存間、廚房、就餐間、洗手間,以及有8個折疊床的休息間,以便搭乘輪班乘員。

機翼段為8人值勤室,C3(指揮、控製、通信)中央操縱台及其它操縱台位於該段,操縱員中包括一名空中控製軍官。翼後區為設備艙,內有收發機櫃、發射機、拖曳天線及其收放絞盤、降落傘、設備的備件和行李間。機艙右側有跳傘門。

E-6A的通信中繼係統為TACAMO AN/USC-13係統,由中央控製台、發射/接收機係統、甚低頻功率放大器、天線耦合器和雙甚低頻拖曳天線組成。中央控製台有4個座位,集中控製各個分係統工作。全機機組18人。

E-6A的發射/接受係統可接受來自本土指揮中心、海軍甚低頻岸基站、總統使用的E-4國家緊急空中指揮所、各空中指揮所發出的甚低頻上行信號;高頻收發機組可提供空對空、空對地通信能力;特高頻範圍內則可與空軍衛星通信係統、海軍艦隊衛星通信係統或任一視距話音通信係統連接。語音通話係統包括AN/ARC-182甚高頻/超音頻保密話音通訊台。

AN/ARC-190高頻通訊台,衛星通訊用超高頻天線安裝在翼尖艙。上述指揮指令由E-6A的信息處理係統處理,然後轉入下行線路,進行加密、抗幹擾調製編碼。接著甚低頻功率放大器和天線耦合器將信號放大到200千瓦以上,調諧至雙拖曳天線上。其最主要的通訊設備為功率200千瓦的超低頻電台,信號通過可由絞盤收放的長7925米的收放式拖曳天線發出。

雙拖曳天線一長一短,長天線上發射功率較大。一條由機尾伸出,另一條由機身後腹部伸出。在不發報時天線收入機體內。天線一頭有重量為41千克的穩定喇叭罩,天線與穩定喇叭罩重495千克,全部放出後阻力為89千牛(907千克)。穩定喇叭罩在氣動力下可控製天線呈現合理的角度。在通信時拖曳天線由後機艙地板上的開口放出。飛機繞小圈軌道盤旋,天線接近垂直地下垂。作為偶極子的短拖曳天線長1220米從尾錐放出。由拖曳天線發出的信號能由潛艇拖曳天線接收。另外從機身前背部到垂尾尖端拉有一條固定天線。

導航係統包括LTN-90激光陀螺導航、LTN-211奧米加導航係統、AN/APS-133氣象雷達。翼尖艙有AN/ALR-66(V)4電子支援係統,可提供威脅信息、敵我識別和威脅的方向與大致的距離。

美海軍的核潛艇可在最佳深度通過潛艇尾部的拖曳天線接收TACAMO傳來的信號,不需上浮,從而大大減少了被敵方發現的幾率。核潛艇也可以發出一個通信浮筒,將甚低頻天線拖到水麵,改進通信效果。

目前美海軍認為TACAMO係統是現有的最能抗核打擊、最具靈活性的潛艇通信中繼手段,將繼續對其加以投入、改進。進一步改進主要是采用藍綠激光技術,藍綠激光可穿透海水,是理想的潛艇通信手段。該技術即可用於衛星對潛通信,也可用於飛機對潛通信。

E-6A衍生出了E-6B雙重任務飛機。B型於1997年服役,1998年形成戰鬥力,所有E-6A在2003年前將改進為B型。B型具有A型所有的作戰能力,即對潛通信。B型的改進之處在於加裝了“空中發射控製係統”,能夠控製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發射的指令和通信,從而起到了美國核力量空中指揮所的作用。全機機組人員增至23人,外觀上脊背增加了一個天線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