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能反衛星武器(1 / 1)

定向能反衛星武器

定向能反衛星武器通過發射高能激光束、粒子束和微波束照射目標,使其毀壞或喪失工作能力。定向能反衛星武器包括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和微波武器,部署平台有地基、空基和天基。

定向能武器主要以熱效應、衝擊效應和輻射效應殺傷衛星。定向能武器能量大、速度快、精度高,通過定向照射目標,使運行軌道上衛星的傳感器、光電儀器失效。

目前較成熟的定向能武器是激光武器。激光武器反衛星的方式通常有兩種:一是利用高能量的激光完全摧毀衛星,二是利用低能量激光幹擾和致盲破壞其光電傳感器。由於衛星軌道容易探測到,光電儀器設備的破壞閾值較低,因而相對於戰略反導激光武器而言,其技術難度較小,費用較低。

蘇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激光反衛星武器。20世紀70年代中期,蘇聯地基反衛星激光器開始進行試驗。1975年10月,蘇聯連續5次用氟化氫激光器照射兩顆飛臨西伯利亞上空的美國用於監視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的早期預警衛星,使其失效達4小時之久。

美國在研的高能激光武器有地基反衛星激光武器、空基反衛星激光武器和戰略防禦天基“阿爾法”化學激光武器。地基反衛星激光武器用於反低地球軌道衛星,能幹擾、致盲和摧毀低軌道上的軍用衛星。

美國在1989年1月9日通過的一項反衛星武器發展計劃將激光反衛星武器與動能反衛星武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從1992年2月開始,美陸軍戰略防禦司令部利用“中紅外先進化學激光器”和與之配套的“海石”光束定向器進行了一係列激光反衛星試驗。

1997年10月,美國在新墨西哥州南部沙漠深處的白沙導彈靶場高能激光係統試驗中心,利用“中紅外先進化學激光器”向在軌道上運行的MSTI-3號氣象衛星發射了兩束高能激光(持續時間分別為不到1秒和大約10秒),激光束直徑兩米左右,激光器的輸出能量為兩兆瓦。

試驗使得該衛星不能正常工作。這次試驗中該激光器並沒有滿負荷運轉。試驗表明了美國已經具有利用激光器摧毀敵方的軌道衛星的能力。海灣戰爭爆發前數月,美國曾用其反衛星能力來威脅法國,旨在迫使其停止向伊拉克出售法國SPOT衛星在海灣地區上空拍攝的衛星圖像,並最終取得成功。

美國的空基高能氧碘化學激光器則是由波音747飛機攜帶,主要用於攻擊處於助推段飛行的彈道導彈,必要時也可用於反衛星。該飛機正在試飛中。美國正在研製戰略防禦天基“阿爾法”化學激光武器,用於攻擊衛星和彈道導彈。

粒子束武器是通過高能加速器將電子、質子等粒子和中性原子加速到極高的速度,將其聚焦成密集的束流後射向目標。

粒子束武器對目標的殺傷效應有兩種:一是熱效應。粒子束達到目標上時,與目標的材料相碰撞,便把能量傳遞目標材料,使其溫度升高。當溫度升足夠高時,會引起材料熱應力發生變化,從而發生破裂,當其溫度進一步升高時,會使材料熔化,使目標物質結構被破壞。

二是電效應。粒子束穿過電子設備時,會引起設備中的半導體產生電子-空穴對,從而引起脈衝電流。這種脈衝電流產生阻抗熱,破壞電路。

粒子束武器主要有以下優點:一是速度快。粒子束的運動速度可達到零點幾倍光速或接近光速,因而用於反導和反衛星不需要考慮提前量。

二是能量大。粒子束武器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束流的能量集中到目標的一小塊麵積上,輕易擊毀飛行中的導彈、衛星和其他軍用航天器。

蘇聯對粒子束反衛星武器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並進行了多次空間和地麵的試驗。美國於1978年決定開始研製粒子束武器,目前仍處於實驗室階段,所麵臨的主要困難之一是帶電粒子易受地球磁場作用的影響而偏轉,瞄準目標的難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