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拉斐特”級隱形護衛艦(1 / 3)

3德國BV-141偵察機 英國23型隱形護衛艦

23型護衛艦是英國皇家海軍水麵艦隊的主要艦隻,占護衛艦/驅逐艦艦隻總數的50%,最早被設計用於反潛目的,後來發展成為多功能的海上作戰平台,具備全球作戰能力,采用了隱形艦體設計,可減少雷達截麵。除用於作戰目的,還可執行包括海上禁運在內的其它行動。排水量為3500噸,長133米,船員185人,武器裝備包括魚叉導彈發射器、垂直海狼反導係統、45英寸MK 8艦炮。2X20毫米近程炮、2具反潛魚雷發射裝置、可載MK 8“大山貓”直升機,直升機裝備上有反艦導彈、反潛魚雷、MK-11深水炸彈、機槍等。

三大特點

護衛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出色表現,使世界各國認識到其在海上的重要作用。戰後,美、英大批老舊護衛艦紛紛退役,少數艦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戰後的一段時間裏,護衛艦的發展有所停滯,主要用於為大型艦隻護航,擔負近海警戒、巡邏或護漁護航等任務。

到了20世紀50、60年代,美國出於海外幹涉的需要,率先研製並建造新型護衛艦,除主要用於為海上運輸艦船護航外,還擔負保護其兩棲艦艇渡海和登陸作戰的任務。1966年建成的布魯克級導彈護衛艦在設計和建造上突破了常規護衛艦的設計模式,裝備“韃靼人”導彈、“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發射裝置、搭載2架DASH型直升機,為美國迄今為止最先進的佩裏級導彈護衛艦的問世奠定了基礎,將護衛艦的進攻、防空、反潛能力引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縱觀二次世界大戰後護衛艦的發展曆程,呈現出以下特點和趨勢:

(1)大型化

由於載機直升機、導彈武器和電子設備的大量使用,護衛艦排水量超過3000噸。進入21世紀以來,不少國家建造的新型導彈護衛艦已經超過了5000噸,如挪威的南森級、西班牙的巴讚級、荷蘭的德澤芬省級、德國的薩克森級,以及法國和意大利共同研製建造的多功能護衛艦。

(2)智能化

新技術革命成果和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使武器操作係統和作戰指揮平台逐步融為一體,雷達的精度、可靠性

以及電子對抗能力均有大幅提高,使護衛艦具備了可在近岸水域全天候執行反潛、水雷對抗、布雷、反艦、監視、巡邏和遠洋深海作戰能力。

(3)模塊化

在艦體設計上,預留了直升機平台,采用新型的燃氣輪機,艦體外形不斷的變化,將逐步完善成為最為理想的艦體結構。世界各國正在發展的新型護衛艦將會利用新一代船體線型,定製、模塊化的作戰係統設計將會使護衛艦能夠滿足在各種情況下有效地執行海上作戰任務。

反潛型

通常裝備有多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2座,多管火箭深水炸彈發射裝置1~2座,多聯裝反潛導彈發射裝置1座,反潛直升機1~2架,以及中、小口徑艦炮、反艦導彈和近程艦空導彈,以兼顧反艦,增強防空、反導能力。裝有性能先進的艦殼聲呐、拖曳變深聲呐或線列陣聲呐,具有由遠及近2—3層的探測和攻潛能力。反潛護衛艦分為遠洋反潛護衛艦和輕型反潛護衛艦。遠洋反潛護衛艦主要用於為戰鬥艦艇編隊、兩棲編隊和運輸船隊護航,擔負搜索和攻擊敵潛艇的任務;輕型反潛護衛艦主要擔任近海防潛警戒和為運輸船隊護航。美國於1962年開始建造第一代反潛護衛艦布魯克級,作為作戰編隊的護航、警戒兵力,滿載排水量3426噸,航速272節,配備有“韃靼人/標準”型中程艦空導彈發射裝置1座,八聯裝反潛導彈發射裝置1座,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2座和反潛直升機1架。為了擔負反潛護航任務,彌補反潛驅逐艦的不足,美國在1965~1974年期間,建造了46艘諾克斯級導彈護衛艦,滿載排水量4260噸,采用燃氣輪機為動力,航速27節,編製人數為288人。雖然此級艦已退出美國海軍,但曾分別幹1993年出口台灣、土耳其,1994年出口埃及、泰國,1998年出口墨西哥等國和地區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