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終於醒過來了,你知道你都昏迷了多少日子嗎?”
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驚喜的呼喊聲傳入王申的耳中,把他從記憶中拉入到現實中來。王申怔怔看著這個喜極而哭的少年,他知道這就是他腦海記憶中的那個和他相依為命的弟弟和琳了。
“大哥,你可嚇壞我了,你不要再胡思亂想了,不就是鄉試落榜了嗎?那有什麼,你這隻不過是第一次下場,憑你的才學,下科一定能中,你一定要快點好起來,現在你就是我們家的頂梁柱,你要是倒,我以後依靠誰啊!”
麵對這倍感親熱的關懷,王申那冰封的感情一下子被感動了,他伸出右手幫和琳擦拭臉上的淚水,激動的說道:“二弟,大哥我已經沒事了,我已經想開了,大哥謝謝二弟的關心!”
王申從記憶中知道這個少年就是自己那相依為命的兄弟和琳。
同時他也從記憶中知道和珅是想在“洞房花燭夜”之前,先來個“金榜題名時”,好在娶親的時候來個“雙喜臨門”。
原來的和珅知道像自己這樣的身份,本來是配不上戶部侍郎英廉大人的孫女馮玥瑤小姐。
是自己在鹹安宮官學的勤奮和努力取得的斐然成績引起了當時擔任內務府大臣的英廉的注意。
英廉的兒子和媳婦都死的比較早,隻留下一個聰明伶俐又知書達理的孫女,因為孫女自幼失去雙親,作為祖父的英廉對這個孫女就格外的疼愛有加,為了給她挑選一個佳婿,可是費了不少心思。
他想為孫女找一個即品行端正,又年輕英俊,將來有所作為的後生。
英廉除了是戶部侍郎同時還兼著內務府正黃旗護軍統領和內務府大臣,他利用內務府大臣的身份使他能經常到鹹安宮官學來詢問一些生源、教習、學舍、科考等等公事。偶然的一次看見一個風度翩翩長得很瀟灑,很漂亮的美少年,心中有了好感就留意起來,就通過學官,把和珅叫來,在交談對答中,或有意或無意地考究和珅的學問,見和珅對答如流,再通過了解,知道和珅是已故福州都統的兒子,如今家道中落,正在發奮讀書,非常的好學上進。
了解了和珅品行和家世以後,英廉就把挑孫女婿的目光就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論相貌,和珅確實是一個英俊瀟灑的美少年,論門第,和珅的確是差了些,但是從和珅的為人處事,以及各方麵的素質再加上那英俊的相貌,京城的八旗子弟裏還真是沒有幾個。
這樣一個要才有才要貌有貌的有誌青年,和自己那孫女不是“天作之合”嗎?接下來的幾年裏,在鹹安宮官裏英廉一直非常的照顧和珅兄弟。
和珅就要從鹹安宮官學畢業了,自己的孫女也不小了,英廉料定和珅日後一定會飛黃騰達的,所以他就下定了決心把心愛的小孫女許配給和珅。
自從確定了婚期以後,和珅知道以自己現在的身份迎娶正二品大員的孫女,是有些委屈了自己那未過門的妻子,於是他就決定想參加完今年的鄉試,自己中了舉人後,再結婚。那樣也不會太委屈了自己的妻子。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本以為自己熟讀詩書,文筆老到,考個舉人就如探囊取物一般,那還不是手到擒來,可結果卻是名落孫山。本來就在鄉試時受了些風寒,加上接受不了落榜的現實,怒火攻心之下一下子就發起了高燒,並且是高燒不退,很快就燒的昏迷不醒。
王申想到這些,又想到自己的遭遇,他語氣堅定地對年少的和琳說道:“二弟,從今天開始我再也不會倒下了,現在不會倒下,將來不會,永遠也不會。”王申說完後,臉上一副惆悵的樣子。
和琳看著現在麵前的大哥總覺得心裏怪怪的,心想:“大哥這大病一場,怎麼好了起來怎麼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但是具體的哪裏變了他又說不上來,反正和以前那個心事忡忡的大哥不一樣了。
讀書、進學、參加科舉、中進士、當官可能是大多數讀書人的出路,可是對於像和珅這樣有爵位的八旗子弟來說,不用通過科舉考試,也有另一條仕途,而且是更加便捷通達的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