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認識是一個逐步由淺深入,從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發展過程。我們對道德理論的認識也不例外。古代的許許多多思想家提出的種種關於道德的學說、思想,盡管在今天看來還有許多不足,或有很大的片麵性,甚至有的在總體結論上也是錯誤的,但在這些學說中往往也包含著某些寶貴的真理顆粒。他們認識到了事物和問題的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麵或某一點。這都是人類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取得的思維成果,可以為後人所借鑒、吸取。這也是古代道德理論兩重性的一個表現。
應當指出,由於時代和認識的局限,古代的道德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積極與消極影響往往是相伴而生的,又往往采用抽象的和神秘的思想形式表現出來。例如,重道德、重德教的思想一方麵形成了我們民族的優秀道德傳統,同時也帶來了忽視科學知識、忽視法治等消極影響。我們應該從古代思想理論的錯誤思想形式下發現其實際的合理內容,使傳統道德理論的合理成分得到繼承和發展。
三、中國傳統道德理論是古代文化古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代道德理論是古代文化、古代哲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所討論的許多問題,其意義並不局限於道德領域,而且涉及政治、哲學等廣闊領域,如德刑論同時也是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問題;天人論、人性論、知行論等,同時又是甚至首先是重要的哲學問題。同時,道德理論作為古代文化思想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漫長的古代社會中也有它自己的發展史。因此,無論從其涉及領域的廣度還是從其曆史發展的時間長度來說,它都有及其豐富的內容。
道德理論既是古代哲學、古代文化思想的一部分,當然也不可能把它完全從古代哲學、古代文化思想的整體中分離出來,孤立地進行研究。今天,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過程中,迫切需要建立起新的道德理論。這種新理論應該是適應社會主義時代要求的、不同於傳統的理論;同時它又應該具有中國特色,是傳統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批判繼承、借鑒吸收傳統道德理論的優秀成分,是建立這種新理論的重要條件和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