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八)漏洞(1 / 1)

和K導和蔡主編禮貌地握手問好,又常規而客到地寒暄了幾句,我們就很快入了正題,我拿著一旁的工作人員送過來的更為細致詳實的劇本介紹,一邊聽著K導和蔡小姐的解讀,一邊仔細地看著手上的文字介紹,一邊在心裏暗暗感慨。

這個組的編劇和導演還真是名符其實的國內一流水準,整部劇本的框架構思和人物設定都是相當的用心,既有女子的溫婉細膩,也有男子的豪放不拘,當真是讓人看著心潮澎湃,心馳神往了起來。

當然,除了文學性以外,整部劇的曆史依從性做的也是相當漂亮,我特意關注了努爾哈赤時期的幾個重要節點,因為我最近就在細致地研讀整理這部分事實,所以了解的也比較升入,對於幾個重要的曆史事件的時間做了一些更加科學和可信度更高的校訂和修正,沒想到,這劇本裏也跟著把時間修改了,倒是相當的嚴謹,看來,這金牌編劇果然名不虛傳,帶著幾分學院派的嚴謹認真,倒是讓人相當的放心,我實在是覺得我來都有些多餘了,真不明白這個劇組是不是錢太多了沒處花,找我這個閑人過來。

雖說心裏已經有些自己的認定,不過處於禮貌,倒是不能將自己的態度表現的太過明顯,畢竟,人家請你來,也是一種對你的能力的認定和信賴吧。我在內心輕微地歎了口氣,又定了定神,耐下性子,繼續看了起來,沒想到這一看,倒是看出了個不小的問題,簡直讓我嚇了一跳。

崇禎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641年,皇太極得到前方多爾袞的奏報,親自領兵,和崇禎皇帝欽命的總兵洪成壽對戰,最後包圍鬆山,繼而攻陷錦州、鬆山、塔山、杏山等山海關外四城,進一步掃清了進攻關內的道路。

錦鬆大戰是如此重要的一個戰役,經次一役,皇太極不僅終於將橫亙在他麵前的四顆釘子連根拔起,打通了進攻山海關的道路,還標誌著清朝同明朝的戰略相持階段的結束,從此開始。清朝對大明進入了反攻階段。而皇太極的曆史使命也基本上可以說是初步完成。

對於這個對大清朝幾乎可以算的上命運攸關,意義重大的戰役,對於很多人來說,卻並沒有太大的映像,甚至對於戰役的名字也根本沒有幾個能記得住,不過,注意力卻都被另一個堪稱傳奇甚至香豔地令人心猿意馬的愛情故事給吸引住了。

鬆錦大戰捷報頻奏,關外四座重鎮全部歸屬清朝,關外障礙既除,那麼揮師人關,逐鹿中原亦指日可待。然而,戰爭勝利的喜悅,似不能衝刷掉皇太極的悲傷。對宸妃的思念與難解的憂傷,嚴重損害了皇太極的健康,以致他的身體日漸衰弱,甚至連日常朝政也“難以躬親辦理”。在宸妃去世兩年之後,皇太極也病入膏盲,死在清寧宮,靈魂追尋宸妃而去了,享年52歲。

曆史書上短短的一小段話,卻引發了後人無數的揣測和想象,皇太極在鬆錦大捷後驚聞心愛的宸妃海蘭珠突然的香消玉殞,慟哭萬分,更加是快馬加鞭,連夜狂奔趕回,依舊難以阻止,美人逝去,天子掩麵,幾乎是要天下盡縞素了一般。這段故事,雖不知是否完美的複製了曆史原貌,卻是經過影視作品的演繹,震撼了無數後世人,而那部經典之作還是出自眼前這位金牌編劇,蔡小姐之手,可到了這裏,怎麼會全都變了味了,改的如此離譜,簡直是要貽笑大方之家了。

我猛地抬起頭,有些吃驚地看著眼前的兩位,而我隱約地可以看得出,在K導和蔡小姐的眼中,是透著些許的憤懣和無奈的。

“張小姐,你是不是看到了關於鬆錦大戰的地方?”K導率先笑著問道。

看著他們倆一副早已知道的了然而淡定的神態,我實在是有些摸不著頭腦,看不清狀況了,小心翼翼地出聲問道:“那個,關於這段,主角不是應該是皇太極和海蘭珠嗎?怎麼會把主角改成了她的妹妹大玉兒呢,這不是扭曲事實,赤裸裸的搶戲嗎?就算大玉兒是絕對女主,也不可以這麼安排啊!這要是演出去,可就不是正史了,真是戲說中的戲說了。”

“張小姐,其實不瞞你說,我們這次特意請你來,就是為了這場戲呢,這個其實也是我們已經舉行了開機儀式,可是卻把演職人員晾在片場,遲遲不願開機的原因啊。”蔡小姐笑著說道,隻是那笑容怎麼看都隱隱透露著苦澀。

我實在有些大惑不解,看著眼前兩人都一副為難傷神,欲言又止的模樣,腦海中突然湧現出之前在一些八卦雜誌上看到的零零碎碎的傳聞,突然醒悟過來,急忙問道:“莫非真的像外界說的那樣,這個劇組裏麵,有戲霸?”

“戲霸倒是沒那麼誇張,以我和我太太的名氣和聲望,還沒有哪個演員敢在片場作威作福,頤指氣使。不過,確實有一個讓我們相當頭疼的人物,這個劇本也是受了她的影響,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實在是讓人頭疼。”

“蔡小姐您說的是?”看著蔡小姐意有所指的眼神,我突然有些頭皮發麻,感覺自己被算計了一般,一個熟稔無比,在心裏重複了千百遍的名字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