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8
工業企業部分固定資產分類折舊年限表
一、通用設備部分 折舊年限 二、專用設備部分 折舊
年限
1、機械設備 10-14 1、電力工業專用設備
2、動力設備 11-18 發電及供熱設備 12-20
3、傳導設備 15-28 輸電線路 30-35
4、運輸設備 6-12 配電線路 14-16
5、自動控製及儀表設備 變電配電設備 18-22
自動化、半自動化控製設備 8-12 2、機械工業專用設備 8-12
電子計算機 4-12 3、電子儀表電訊工業設備 5-10
通用測試儀器設備 7-12 4、建材工業專用設備 6-12
6、工業窯爐 7-13 5、礦山、煤炭工業專用設備 7-15
7、工業及其它生產工具 9-14 6、公用事業專用設備
8、非生產性用設備及器具 18-22 自來水 15-25
9、電視機複印機文字處理機 5-8 燃氣 16-25
三、房屋、建築物(折舊年限)
1、房屋 2、建築物
生產用房屋 30-40 其它建築物 15-25
非生產用房 20-25
簡易房 8-10
(三)成本管理
成本是考核企業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的綜合性指標,是企業經營好壞的集中反映。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的關鍵在於降低成本、減少消耗。
1985年平川區成立後,在企業成本管理方麵執行的主要製度是1984年3月由國務院發布的《國營企業成本管理條例》和同年7月財政部頒發的《國營企業、交通企業成本管理實施細則》。成本項目為11項,其中:職工福利費11%、工會經費2%、職工教育費1.5%。1993年規定按年末應收賬款餘額的3-5‰計提壞賬準備金,計入管理費用,按年銷售收入的1-5‰計提業務招待費。
(四)利潤分配
1983年6月和1984年10月國家分別對企業進行了兩步利改稅改革,同時從1985年起停止多年實行的利潤留成辦法。第一步利改稅實行稅利並存,凡有盈利的國營企業均應繳納所得稅,稅後利潤歸企業支配,不再分成;第二步利改稅大中型企業實行55%的所得稅率,小型企業實行8級超額累進稅率。1985年平川區成立以後,繼續執行本辦法,1988年以後還試行了承包經營等辦法。
1994年,隨著稅製改革,國家先統一內資企業所得稅,然後統一外資企業所得稅,取消按不同所有製分別設立的國營企業所得稅、集體企業所得稅和私營企業所得稅,兼顧不同經濟性質的征稅需要,適應企業多種經濟成份並存及混合經濟成份存在的實際情況,統一稱為 “企業所得稅”,並統一實行33%的比例稅率。
(五)國營糧食企業財務管理
從國家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以來,糧食企業財務一直由省級財政管理。1988年,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實行糧食產量、收購、銷售、調撥、財務包幹的通知》精神,省上把糧食財務包幹下放到縣區管理。區財政對糧食企業財務管理的任務主要是:監督檢查糧食企業的購銷活動,督促企業必須按省上下達的購銷計劃經營,包幹任務不得和議價糧油混淆;審查上報月、季、年度的會計報表,特別是年度決算,以保證經營盈虧的真實性;監繳經營利潤及時足額入庫;及時足額下撥加價款、各種補貼和計劃虧損。
隨著國家對糧食體製的改革,除處理一些虧損掛賬等遺留問題外,財政對糧食企業財務的專項管理轉入了企業財務的一般正常管理。
三、企業改製與資本金管理
1988年以來,區屬國有工商企業大部分實行了承包經營責任製,1996年之後,又進行了股份製改造。由於兩次改革都帶有不徹底性,因而沒有帶來大的經濟效益和利稅。進入二十一世紀,本區企業同全國形勢一樣,產權多元化改革勢在必行。
2002年秋,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中小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市委發[2002]12號)精神,具有曆史轉折意義的第三輪企業改革——產權民營化改革在本區企業全麵推開。區財政局在這次改製中堅持做到 “四個到位”(機構人員到位、政策職能到位、管理措施到位、宣傳教育到位),認真把好 “三關”(嚴把清產核資關、資產評估關、損失核銷關),為全區企業改製工作的順利推進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2年到2006年9月底,本區企業改製的總體情況是:
(一)改製戶數及人員情況
改製的企、事業單位共25戶,其中:國有企業7戶(含糧食企業3戶),股份製企業17戶,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1戶。共有職工1639人(在職1492人,退休147人)其中:股東339人。
(二)資產清查及轉讓底價
截止2005年底,區財政參與的19戶國營工商、糧食企業以及供銷企業都完成了改製拍賣前的清產核資、底價確認工作。具體20戶企業的淨資產為1523.3萬元,共為13戶企業確認了競買底價為1803.8萬元。同時,區財政根據市委市政府政策共為15家企業減免應上交的土地出讓金442.5萬元。區財政資產清查、確認數加上與區經貿局銜接的6家數字,全區改製企業總資產10254萬元,總負債9296萬元,淨資產958萬元,(其中:國有企業5117萬元,股份製企業及其它4463萬元),競賣或轉讓底價2502萬元,(其中:區食品公司無競賣底價,隻置換職工身份;區商貿賓館無競賣底價,處置改擴建樓房資產置換職工身份;區百貨公司雖有競賣底價,但無人競賣,同樣以處置金源商廈大樓資產置換職工身份;其餘區焦化廠、裝飾陶瓷廠、食品加工廠、物資公司均未改製,區蔬菜保鮮站2004年已破產)。
(三)淨資產處置情況
1、退還股東股金363萬元;
2、算交“兩金”875萬元;
3、算交土地出讓金708萬元;
4、置換身份或安置職工1341萬元。
全區列入改製範圍的25戶企業中,到2006年底,完成或基本完成改製任務的20戶,占改製麵的80%;區三源水泥廠、裝飾陶瓷廠、焦化廠、食品加工廠、物資公司5戶企業,暫時難以實施改製,占改製麵的20%。
平川區企業改組改製中清產核資確定轉讓底價基本情況如表(單位:人、萬元、平方米)
序號 企業名稱 性質 職工人數 股東 土地麵積 總資產 總負債 淨資產 轉讓底價 淨資產處置情況 無形
資產 企業
法人 始建年代 備注
現職 退休 退股 應交兩金 應交出讓金 安置職工
1 區百貨公司 國有 104 20 8 5 418.6 561 -142 250 3.6 48.3 55.98 114 13.99 宋 清 1985 處置資產置換
2 區副食品公司 國有 29 28 3.9 445.4 365.2 80.2 149 31.1 52.8 60.5 58.4 韓 偉 1971 已改製完
3 區食品公司 國有 51 21 50.9 393.9 343.7 50.2 55.4 105.67 77.89 264.2 尚 均 1986 隻置換身份
4 紅會貿易公司 國有 38 10 6.6 135.8 75.26 60.5 99.7 24.84 10.42 60.86 26.05 周承祖 1992 已改製完
5 磁窯煤礦 股份 80 2 56 20.1 152.2 89.4 62.8 120 5.6 50.5 46.18 張 鉸 1985 已改製完
6 黨家水煤礦 股份 52 2 46 20.5 528.8 463.5 65.3 106 13.8 28.23 14.12 32.3 47.3 關興洲 1994 已改製完
7 區醫藥公司 股份 88 4 68 12.1 582.5 414.8 168 269 62.8 55.3 67.4 112.4 168.5 強萬普 1986 已改製完
8 王家山貿易公司 國有 14 11.1 72.32 36.9 35.4 102 21.46 13.28 25 33.21 王複恩 1994 已改製完
9 區糧食公司 國有 98 13 46.7 477.4 150 327 401 46.3 109.56 135.6 350.3 何福全 1998 已改製完
10 區糧油多經公司 國有 28 2 14.8 185.6 85.56 100 99.7 9.95 16.41 35.25 54.71 張永揚 1996 已改製完
11 區飼料加工廠 股份 10 2 10 5.82 101.5 38.01 63.5 49.6 3 4.9 21.68 10.5 72.26 陳作武 1991 已改製完
12 區商貿賓館 股份 64 27 42 10.6 451.1 265.6 186 35.1 7.28 61.8 135.2 275.9 趙遠征 1971 處置資產置換
13 區商業開發公司 股份 56 5.8 320.4 345.9 -26 230 52.12 47.4 43.9 118.5 尚 均 1996 已改製完
14 區煤炭運銷公司 事業 31 2 39.6 491.5 187.4 304 高啟鵬 1993 尚未改製
15 區回收公司 股份 31 1 17 1 99.35 71.62 27.7 35.4 5.1 16.55 14.63 12.1 36.57 馬 文 1986 已改製完
16 區農副公司 股份 15 11 5.3 76.38 37.69 38.7 102 5.5 16.28 22.41 17.25 56 張維禎 1987 尚未改完
17 區生資公司 股份 34 7 31 19.5 366.8 261.2 106 272 9.3 37.9 43.38 24 18.76 劉生全 1986 尚未改完
18 區工業品公司 股份 33 17 4.2 147.7 74.93 72.7 67.9 4.81 51.16 127.9 李有庫 1989 已改製完
19 區供銷大樓 股份 35 33 1.59 265.6 181.6 84 150 9.66 22.43 28.55 祁 明 1996 已改製完
20 區三源水泥廠 股份 160 2352 2699 -347 55 62.7 78 1987 隻置換身份
21 區焦化廠 股份 42 100 308 416 -108 16.5 70 1992 尚未改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