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匠

生活圓桌

作者:馮徒頤

想刻一方印,到家附近的古玩市場尋覓。刻章的攤位好多,手裏的閑錢實在太少,尋思找個年輕的興許會便宜一些。轉悠一圈,發現兩個老板歲數看起來不大的攤位,見一個叫雕刻時光,一個叫小鈐王。想前者一看就是給喜歡“小資”情調且有點兒裝的,於是選擇了帶著點古韻悠長的後者。

頭一句話,我就問他:“您口氣不小啊,年紀不輕就稱王。”他說:“不好意思,敝人姓王,為不愧祖先,所以在招貼畫的這方印上把‘王’字弄得大了點兒,不小心冒犯了您,估計也不小心冒犯了這條街的諸位。幸好這條街都是揮小刀而不是賣肉的。”我說:“你還蠻逗的,敢問你的潤格多少呢?”他說:“一個字兩百起,不還價。”我說:“你的價錢不便宜啊,人家都是按尺寸算。”他答:“按尺寸算的都是不尊重漢字的,漢字不是菜,不是論斤兩賣的,那都是祖宗的血脈啊。他問我的名字,我告訴他。他說:你值了,前兩天有人讓我刻個‘二’字,也是兩百啊,您說您的字值不值。

他接著說下去:“不過,過了沒兩天,這家夥又讓我刻了個章叫‘不二’。可以想見,他那段時期多麼糾結啊。我跟一個朋友打賭,說這家夥過幾天還得來。果然,過了一陣,他來了。我也不問他要什麼,直接給他刻了一個字叫‘歸一’。後來據說這家夥就不在北京混了,說這裏刻字的都這麼精,連我要刻什麼都知道。

“以前,我剛出道的時候,是在一個大學附近。我專門刻一些帶單個字的印,比如‘張、王、李、趙’啥的來賣,看那些20歲左右的年輕小男女,拿著一個姓氏反複在那裏摩挲著。我知道那是他們心上人的姓氏,所以他們看那印的目光都是很特殊的。老實說,我很享受那種看著那些小青年口袋裏沒有多少錢,但是想著給心愛的人買點兒東西而不能的那種純淨的感覺——那是一段人生一去不來的時光,它們在我這裏停留了一下。

“這個學校有個風流教授,經常讓我給他刻一些女人的名字,說都是他老婆寫作的筆名。但我卻聽說他最愛風流,想來那些名字不是哪個女學生,就是哪個女教師的昵稱,於是他每次找我刻,我都想法子把價碼多提高一些,想狠狠敲他幾筆。他也真算是個情種級別的,每次都不還價。後來,有很長一陣,他不來我這裏刻了。我從他的一學生口裏得知,他老婆得了一場大病,家裏一團糟。後來,我弄來了他老婆的名字,刻了一方這名字的印送給他,找個機會默默留在了他辦公樓的信件交換箱裏,不知道他有沒有收到。”

“想不到你這篆刻家是很有操守的啊。”

他說:“你知道我名字最後一個字的發音嗎?”我說:“我真念不準。”他說:“這個字,帶著古風,其實卻是念錢的音啊,想來騙了不少人的眼睛,多有意思啊。”我說:“是啊,那你是錢王了。”他說:“一個人敢在錢上稱王,那必然是俗不可耐的了。而且,請別叫我篆刻家,憑我目前的修為,隻能是個篆刻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