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雕胡(1 / 2)

“錦兒,小心掉河裏了。”一個聲音在後麵響起。

黃錦回頭,原來是黃鍾、黃鏞和黃鈺三個,此刻他們正一臉緊張地看著黃錦。

“二哥,你們來啦。你看河邊是什麼?”黃錦指著那東西問道。

“你是說雕胡?沒啥好看的,我們家沒牛,有牛就可以割來喂牛了。”原來他們管茭白叫雕胡,倒是很有意思的稱呼,不知道咋得來的名字的。

茭白,在前世,黃錦老家又叫高蓀,這可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一道很好吃的蔬菜。一般都是清炒著吃,非常鮮嫩。而且高蓀可以生吃,黃錦記得小時候,家裏有塊地在池塘邊,種著幾株高蓀。小時候她和父親到菜地的時候,父親就會折一根茭白給她。生的茭白,吃起來帶著一股子甜味。

“二哥,你幫我拔一根過來吧。我要連根拔起。”

“好。”黃鍾到河邊,小心翼翼脫了鞋子,然後一隻腳下到了水裏。這時候的水已經不冰人了。他拔出一根茭白,遞給黃錦。

“你小心點,它的葉子會割破手,像茅草一樣。”黃鍾叮囑道。

黃錦接過茭白,小心翼翼地把茭白剝好,然後拿起,二話不說,咬了一口。

“錦兒你幹什麼,這東西不能吃。”

“哥,很甜的,你嚐一下。”黃錦折了一段給黃鍾。

“我嚐嚐。”黃鏞奪過了黃鍾手裏的茭白,咬了一口,“嗯,真的很甜,錦兒,這東西沒毒吧?”

“可以吃的,夢中的白胡子老爺爺就給我吃過。可以當菜吃呢。”

“真的啊?那我們拔點回去吧,嚐嚐看好不好吃。”黃鈺也說道。

“對了,錦兒,我知道一個地方有很多雕胡,如果真的好吃,你說可以去賣錢嗎?”黃鏞提議道。

看不出來,黃鏞倒是一個經商的料子。上次賣鐵皮石斛嚐到甜頭後,黃鏞就一直心心念念地,隨時想到賺錢。

“嗯,一定會有人喜歡吃的。”

幾個孩子折了二十幾根高蓀,背到秧田邊。等黃仲謙他們犁完地,小六居然撿了有兩三斤的黃鱔、泥鰍。

晚上輪到李氏和何氏做飯,黃錦和黃鈺把高蓀拿出來,“娘,上次去鎮上有人告訴我這東西叫高蓀,炒菜吃可好吃啦。我們做一碗試試。”

“好,可是誰也不知道怎麼做啊。”

“沒事,我仔細問過,很簡單的。”

黃錦把高蓀理出來,斜斜地切成薄薄的,一片一片的,再打算切絲。何氏在旁邊看著,怕黃錦切到手,就接過了刀:“錦兒,你說,娘來切。”

“娘,你把它切成絲,然後直接炒就成了。”黃錦說。

二十幾根高蓀切成細細的絲,居然裝滿了一大木盆。炒的時候,何氏先化了一小塊豬油,把高蓀放進去翻炒,等軟到差不多的時候,黃錦說:“娘,可以調味了。”

於是何氏就按平時的做法加了點鹽,這年頭沒有味精啥的,也就隻有油鹽了。等高蓀熟了,黃錦忍不住嚐了一口,高蓀絲細嫩嫩的,特別爽口,回味起來有一絲絲甜氣。還是純綠色的蔬菜好吃,即使不加任何調味品,吃起來也鮮美無比。

何氏又把下午撿到的黃鱔、泥鰍洗幹淨,理好,切成一段一段後,開始下鍋。

“錦兒,往灶上加點柴火。”

何氏先是放油爆炒了下,然後加上蔥花、生薑和花椒,等炒的差不多後,一大瓢水一倒,居然是要做湯喝。因為鱔魚不多,何氏就往裏加了許多小白菜。一鍋亂燉,聞起來香噴噴的。

晚上就是清炒高蓀、鱔魚白菜湯,鹹菜,加上中午的剩菜,黃鈺每種菜都分成兩份,等全部做好後,端上了桌。臘肉是好菜,也經留,早就收到碗櫥裏,等家裏下次來客人的時候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