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眼下買下了半座山,人家都問我們要幹嘛。其實我是想撿茶子榨油的。”黃錦說道。
“茶子榨油?”黃仲謙疑惑地說道。
“嗯!等入秋了,山茶樹上的茶子就熟了,摘了可以榨油,這茶油可以炒菜,和豬油一樣的,而且比豬油經存,可以放很久都不壞。就像芝麻油和菜籽油。”黃錦解釋道。
“錦兒,你這是聽誰說的?”黃鏞問。
“哥,上次我在驛道上碰到一個遊商,他說在雲南有茶子油。我就想是不是和我們的茶樹是一樣的,等入秋了榨油試試看。再說,萬一不行,這茶樹底下的茶樹菇也能賣不少錢……”黃錦道。其實,有時要想各種理由回答家人的疑惑,也是件頭疼的事情,她本身不擅長編理由。
“哦……錦兒,這段時間我是看出來了,你點子多,主意也正。以後有啥新鮮主意,盡管說就是。”黃鍾停了下,看了看家裏人,接著說:“而且,哥相信你。以後你做事,都不會多問。”
俗話說子不語怪力亂神,錦兒這些新點子,不管是神人托夢也好,還是得人指點也罷,總歸不用問太多。說多了,反倒可能給黃錦帶來不好的影響。
“嗯,信錦兒的,就沒錯了。”黃鈺點頭。
“是的,是的,三姐最厲害了。”小六也趕忙附和,生怕說晚了,讓人懷疑他的態度。他點頭如搗蒜的樣子,惹的一家人又笑起來了。
“仲謙,這茶油的事情也還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情況,就先不往外說了。”黃勝祖道。
“爹,您放心。孩子們也不是多嘴的人。”黃仲謙道。
……
一家人聊到了辛正,才去歇息。
黃錦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終於在這個時代,有了自己的第一筆不動產了!黃錦的內心充滿了自豪和感動。她相信一步一步慢慢積累,總有一天她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土豪。
羅進昌第二天就把紅契送來了。拿著紅契,黃錦一家子就在自家買的山地上仔細地巡視了一下,將各邊界挖出深溝,放上界石以示區分。
筒子窩就在離村後,加上裏正又是蘇正章,本身就是七裏江的人。因此,黃錦家一下子買了半座山的事情,當天下午全村人就知道了。在農村裏,任何一點小事都能瞬間傳播開來,何況黃錦他們一下子拿出了四百五十兩,買了半座山,村裏一下子就轟動了,說什麼的都有。當然,黃錦他們作為當事人,並沒有聽到多少流言。
……
轉眼就到了七月十二。何氏正帶著黃錦、黃鈺他們在家做新米粑粑。每年雙搶完,村裏人都會做新米粑粑,以表達對收獲的一種喜悅。黃錦家當然也早就吃過新米粑粑。隻是今天做的新米粑粑,除了自家吃之外,還有就是要留來祭祀用的。
新米粑粑的做法挺講究。把新收的早稻米,洗淨,磨成粉,然後用沸水來和米粉。和米粉用力要均勻,不幹不濕,恰到好處,是個力氣和技術活,一般都是由黃仲謙來完成。米粉經過這樣處理後,就可以將粉團捏成薄薄的米皮,再將準備好的各種菜餡包進米皮裏。由於這次的新米粑粑是要包來祭祀用的,因此何氏準備了一些剁碎的鮮肉作為肉餡,然後再準備了一點豆幹餡料。
包新米粑粑也是個技術活,要細要柔有耐心。何氏今天請了和她交好的陳煥生媳婦蘇氏來幫忙。李氏、何氏、蘇氏,連帶著黃鈺四個人,圍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包著新米粑粑。黃錦和二丫幾個小的則圍在邊上湊熱鬧。
“錦兒,我聽黃永壽說,他叔黃漢春前不久帶信回來了,據說黃永康在鄱陽日子過的不錯,一點不像流放的呢。”二丫和黃錦咬著耳朵說。
“二丫,黃永壽那麼小,能說的清楚麼?”黃永康被流放到鄱陽修水壩已經三四個月了。他前腳剛走,黃漢春就後腳到了臨川當縣丞。據說這臨川隔著鄱陽不遠,又同屬臨川王管轄。黃永康流放的日子過的挺好,應該是他叔叔黃漢春托人的緣故。
“應該錯不了,我看他娘周氏最近一臉的喜氣。這黃漢元也頗有點囂張,還放出話來,等他兒子回來,一定要相戶好人家的閨女。”蘇氏插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