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朝局(1 / 2)

“……其實一直以來,朝局還算緩和。當今身體……他已經幾個月沒有臨朝了,太子殿下又長期在附都……如今是靖王監國。”胡有生猶豫了一下,將自己知道的情況和盤托出。這些事情,隻要留心,都能打聽的出來。也不算是泄露啥情報的。真要說起來,他也隻是知道點皮毛而已。

“啊?靖王監國?哪裏有這種道理,太子怎麼不回京城呢?”黃仲謙驚訝地說道。

“我也隻是聽人說的。靖王監國,是張皇後提出來的,她說,嫡親骨肉,靖王和太子,正好一南一北,作為皇上的左膀右臂,鎮守江山。這樣的話,皇上就可以安心修養了。”胡有生道。

“難道這樣下去,不會出事?”黃鍾在一旁道。黃鍾年紀雖小,對於政治卻有幾分敏銳感。都說權勢熏人,靖王在嚐到了權力的滋味後,還會願意放手嗎?會不會又有一場腥風血雨?

“嗯,不過,京城的趙王一派,勢力還是很強大,倒是和靖王算是平分秋色,因此,京中局勢也算是平衡的……”胡有生道。

“那就好。太子爺不容易,我聽說最近沿海的倭寇盛行……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希望靖王和太子這兩個親兄弟竭誠合作,保我大明太平。”黃仲謙鬆了一口氣道。黃仲謙也深知帝王的平衡之道,聽胡有生這樣說,就覺得這是洪熙帝在玩帝王的平衡之術呢!

而黃錦一聽,心中就明白了:洪熙帝身體不好,一直以來都非常依賴手下重臣,而太子則被他派到了南京,穩定南京及江浙沿海的局勢。可是臣子又無法直接和皇親趙王對抗,因此,京城的局勢,想必並不算緩和了。此時,靖王的上位,成為必然。

說起來,趙王朱燧,當年在靖難之役中,曾立奇功,一直頗得先帝的器重。在去年的的動亂中,趙王極為機敏,見局勢不對,關鍵時刻倒戈,給當今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漢王謀反的證據,自己卻洗脫的一幹二淨。

因而,那次動亂,倒黴的隻有漢王。

這趙王不僅沒有罪,反倒因為有從龍之功,大受洪熙帝的稱讚,勢力竟然是比之前更為鞏固了。

靖王,作為皇後張氏最寵愛的兒子。在洪熙帝身體不好的情況下,他的上位,一方麵也代表了帝王意誌。

“那……有生,不會還有啥變故,牽累到你們吧?”黃仲謙一臉擔憂地問道。

“不會的。你放心,軍中不少同僚都聊過,太子掌握著兵權,亂也不會大亂,放心吧,我們遠在江西,牽扯不到的。”胡有生道。

“那江西就……”黃仲謙想起了一年前的臨川王之亂,欲言又止。

“臨川王倒台之後,二爺已經掌握了江西的所有兵權,王爺也已經請旨,明言確定下一任寧王就是二爺,所以……三哥,你就放寬心吧。”胡有生道。

“那就好。那就好。”黃仲謙忙笑道,“咱老百姓,就怕動亂啊!”

“嗬嗬,說起來,姐夫,南昌的府邸修好了,我去看了那規格,至少也是縣太爺家的宅子大小!據我估計,聖上給你封的官,指定不小。”胡有生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