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奇怪的戰爭”(1 / 2)

5.“奇怪的戰爭”

在希特勒出現困頓之機,挪威人本應有集中全力再來反撲的機會,但因為他們缺乏戰鬥經驗,而且軍事組織又已經落伍,所以這種機會實際上也就幾乎等於零。

他們根本就不夠資格應付一個現代化的閃電戰,即令如此小規模的也都已經使他們吃不消。侵入者沿著那些深穀快速挺進,向全國各地進攻。他們的速度就可以充分顯示出抵抗的微弱。假使抵抗若能稍為頑強一點,則穀邊的融雪——足以阻止迂回行動——對於德軍的成功將可構成一種更大的威脅。

在開始的一連串突擊中,最令人感到驚奇的就是在納爾維克的突擊中——這個最北端的挪威港口距離德國海軍基地約為1200英裏。兩艘挪威的海岸防禦船英勇地迎擊德國的驅逐艦,但都迅速地被擊沉。岸上的防衛部隊沒有作任何抵抗的企圖——其原因與其歸於軍人的失職,則毋寧說是無能。

次日,一支英國驅逐艦分隊開進了峽灣,和德國海軍交戰,互有損傷。至13日,大批英國增援部隊趕到,才把德國的艦艇完全擊滅,但到了此時,德國部隊卻已在納爾維克港內和附近建立了穩固的據點。

在南麵,德國艦隻衝過了海防炮兵在峽灣中所控製的地段之後,特隆赫姆港也就很輕易地被攻占了——當同盟國專家在考慮這個問題時,對於他們的冒險精神都不免深表駭異。在確保了特隆赫姆之後,德國人也就掌握了挪威中部的戰略鎖鑰。不過他們這少許的兵力能否從南麵獲得增援,卻還是一個問題。

在卑爾根,挪威的軍艦和海防炮兵曾經使德國人受到一些損失,但一旦當他們登陸之後就不再碰到有效的抵抗。

但在奧斯陸港外,侵入軍的主力卻遭遇挫折。因為載運著許多司令部人員的德國重巡洋艦“布呂歇爾”號為奧斯卡堡要塞所發射的魚雷所擊沉,強行進入水道的企圖隻好暫時擱置。

直到下午,經過了猛烈的空中攻擊,這個要塞才投降。於是攻占挪威首都的任務隻好改由已在福內布飛機場著陸的傘兵部隊來接替;在那天下午,這一點象征性的兵力對奧斯陸城擺出勝利遊行的姿態,他們的虛聲恫嚇居然獲得成功。但這一點耽擱卻至少讓挪威國王和政府有向北逃走和繼續抵抗的機會。

攻占哥本哈根的時間本是與奧斯陸方麵的行動相配合。這個丹麥的首都從海上是很容易攻入的。在4月9日上午5時之前,由飛機掩護著,3艘小型運輸船溜進了港口。德軍的登陸完全沒有遭受抵抗,有一個營立即前往丹麥駐軍的營區,在奇襲之下將其占領。

同時,德軍已侵入丹麥在日德蘭的陸上國境線,在些許交互射擊之後,守軍就放棄抵抗。丹麥的占領可以使德國人控製一條有掩蔽的海上走廊,從他們自己的港口直達挪威的南部;同時也給予他們前進機場,可用來支援在挪威的部隊。固然丹麥人的抵抗時間也可以稍為延長一點,不過這個國家本身力量也太小了,根本上無力對抗現代武器的強大攻擊。

若能立即采取較堅決的行動,則英軍也許能夠收複兩三個德國人在上午攻占的挪威據點。因為當他們登陸時,由福布斯將軍所指揮的英國主力艦隊是正位置在卑爾根的海外。他想應派一支部隊去攻擊在那裏的德國艦隻。海軍部對此表示同意,並建議對於特隆赫姆也應作類似的攻擊。不過不久以後,海軍部又決定要在捕獲了德國巡洋戰艦之後,再發動對特隆赫姆的攻擊。

此時,正當由4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所組成的英國艦隊向卑爾根進發之際,飛機又報告在那裏有2艘德國巡洋艦,而不是以前所報告的隻有1艘,於是英國海軍部又表現出過度的謹慎,而取消這次攻擊。

英法聯軍缺乏統一指揮,各行其是,最終無法挽回挪威的敗局。當德國人已在挪威建立基地之後,趕走他們的最好方法就是切斷其補給和增援。要達到這個目的,則必須阻塞在丹麥和挪威之間的斯卡格拉克海峽。但不久就了解由於害怕德國的空中攻擊,除了潛艇以外,英國海軍部不願意派遣任何其他的軍艦進入斯卡格拉克水域。

此種過分謹慎的態度,充分顯示出英國海軍部對於空權在海權上的影響已有深刻的認識,這卻是他們在戰前所從未表現過的。但這也反映出丘吉爾想要把戰爭擴大到斯堪的納維亞境內的判斷實在並不高明——因為除非能夠有效地切斷德軍的增援路線,否則絕無其他辦法可以阻止他們在挪威南部增加兵力,這樣他們也就注定了會獲得日益有利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