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肯是一個窮孩子。他兄弟姐妹一共六人,他排行第二。父親是公理會的一個窮傳教士,收入十分有限,家境相當拮據,但是他的父親時常對他們說道:“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誌氣。”這句話深深紮根在小米利肯的心中。
他從小從不計較吃和穿,養成了艱苦奮鬥的好習慣。與此同時,父親用很大的功夫培養了他熱愛科學、熱愛學習的誌趣,使他從小便對大自然的種種現象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八歲那年,米利肯聽說某家電話公司要舉辦展覽會,於是他就決定自己動手製作一個電話裝置。他用硬紙做成兩個紙筒,在底麵糊上紙,然後用棉紗線當導線穿好,便在100米之內與鄰居小朋友玩起打電話的遊戲來。
就這樣,米利肯對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越來越濃,求知欲越來越旺盛。在大學階段,他愛上了物理學科,畢業後留校任物理教師。為了使自己能夠成為一名深厚功底的物理學家,他先後分別到哥倫比亞大學與芝加哥大學進行深造,後來又到德國柏林進行考察研究,最終回國全力以赴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雖然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米利肯還是千方百計廣泛接觸當時著名的物理學家,以不知疲倦孜孜以求與吃苦耐勞的精神而贏得了成功。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確如此,換而言之也就是說,“窮人的孩子多成才。”“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對那些出生在不富裕,甚至相當貧困的家庭中的青少年而言,隻要他們能夠樹立正確的誌向、理想與人生追求,往往能夠有所作為。
人窮不能誌短,人窮也可以擁有大誌。不計其數的先驅與偉人曾在這方麵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原本隻是失去自由的囚徒,卻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籲,最後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領導人林肯,曾經隻是依靠擦皮鞋而糊口的窮小子,正是由於其從小擁有遠大抱負,而最終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除此之外,古今中外不計其數的富豪也是出身寒門,赤手空拳而打天下的,譬如: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中國香港的愛國實業家李嘉誠、中國台灣的著名實業家王永慶等等。他們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不甘於受命運的擺布,把擺脫貧窮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因此,貧窮是相對的,青少年應該做到: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