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原地區的曆史文化遺產豐富
中原地區的曆史文化遺產豐富,河南是文化遺產大省,地下文物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全國第二。洛陽的龍門石窟、安陽的殷墟、登封的“天地之中”曆史建築群三大世界遺產,彰顯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新鄭鄭韓故城、鄭州大河村遺址等19處遺址以及安陽殷墟等5處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中原地區文化遺產豐富多姿。加強保護物質文化遺產是當務之急的第一要務,這些物質文化遺產看得見摸得著,比較容易轉換成旅遊資源,開發遺產背後的曆史與文化,才能使這些物質文化遺產煥發生命力,變成有生命的遺產,吸引人們去參觀學習。要做好洛陽、鄭州兩個大遺址片區的保護工作,推進東漢帝鄉的修整等。修複、還原、開發河南的曆史文化遺址,使它們重新閃爍曆史中的文化光芒,照亮河南的厚重曆史發展,再現河南在曆史長河中的文化溢彩,為河南的發展開辟文化發展之旅。
二、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的路徑選擇
(一)發揮文化優勢,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
中原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中原文化是建設中原經濟區、實現中原崛起的助推器,是塑造河南新形象、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原,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中原地區是華夏民族的發源地,中原是全球華人的“根”所在,如果沒有中原文化,我們的靈魂將無所皈依。因此,河南要做好中原文化的建設和開發,全麵整合中原文化資源,打造中原文化品牌,推動中原文化走向世界,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探尋自己民族的起源也是每個民族孜孜以求的偉業,根親文化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促進祖國統一的重要紐帶,新鄭黃帝拜祖大典已經享譽海內外,並成為海內外華人尋根祭祖的聖地,除了一年一度舉行的大典外,我們要打造日常的祭祀活動,使之形成一定的活動機製傳承下去。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河南豐富的文化資源,增強海內外華人的文化認同,使中原文化真正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二)發揮新媒體優勢,重點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河南文化資源的發展空間。
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之源、華夏文明之根。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厚重而博大精深。當今時代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中原文化大發展應抓住這一良機,將其獨特而豐盈的內涵向世界傳播。借助於新媒體優勢將聲音、影像、文字、圖形等通過複合形式,進行跨時空的信息傳播。如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風靡上海世博會無疑成為中國館最大的亮點。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創新文化傳播形式,借助新媒體,運用鮮活生動的圖片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效整合文化資源,培育一批具有中原特質的文化品牌。大力推進文化品牌推介戰略,使河南更多的文化品牌走向全國和世界。比如:以《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為代表的大型實景演出文化,借助新穎的傳播手段,讓人穿透曆史雲層,領略中原文化風韻,以洛陽牡丹文化節、鄭州少林武術節為代表的節會文化等,都是獨特的河南文化品牌,河南電視台的《梨園春》、《華豫之門》、《漢字英雄》、《武林風》等具有中原風格特色傳媒文化品牌,都極具審美和文化教育價值。要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利用互聯網、手機、動漫等新興媒體作為傳播中原文化的有效載體,創新更多的中原文化品牌,使每個人成為中原文化的傳播者和受眾者,讓河南品牌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效益。要大力支持重點媒體建設,加強中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精心策劃,擴大中原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讓中原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