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石碟現世啟天機(1 / 2)

這一切還得從上個世紀初的一次探險意外說起。

時間是清末民初年間。

陳教授是一位考古學愛好者,但是不能稱為專家。因為在那個積貧積弱的亂世裏,落後的國度裏就不可能產生專家。

他是第一次到偏遠的西部山區科考,隻有他與學生孟凱兩人。若大個中國,從來隻有西方考古學家來考察過,也是璀璨五千年的古老民族的莫大悲哀。

在淳樸的那個時代,老百姓也是非常的淳樸。

所以,就有人就告訴他了一個秘密所在。

通常,有秘密的地方,都有故事可考,有東西可察。

他們師生兩人經過幾天的跋涉,直到下午時分,才找到那座叫“老人牙”的小山。

“老人牙”雖然不高,但是其北側山壁卻奇陡無比,垂直上下。

按照向導所說,過了“老人牙”,就能看到兩座一樣大小的圓丘形小山——“們們山”,而他們的目的地就在“們們山”的左丘上。

太陽偏西的時候,他們正好登上“老人牙”。在夕陽的照射下,兩座圓如女人胸部似的小山包出現在他們眼前。據說方言裏“們們”正有此意。

在“們們山”前,有一汪碧潭。

“陳教授,快看。洞,山洞。”學生眼尖,首先發現了那個傳說中的山洞。

在“老人牙”的影子的頂尖處,正有一若隱若現的山洞。

那就是他們的目的地——“鬼洞”,本地人也稱為“孬孬洞”、“神仙洞”、“娘娘洞”。

在這個封閉的小村子裏,世代流傳著一個傳說。根據傳說,那山洞每六十年就會飛仙一次,是神仙登天的地方。

這正是陳教授的興趣所在。

陳教授雖然不相信天地間真有神仙所生活的時空,但是對世間的奇異之事卻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對古代流傳下來的奇異事件更是狂熱。

“真如傳說中一樣,‘夕陽三竿長,仙人指洞藏。神仙登天處,甲子一來往。’”他自顧自的地念到。

“陳教授,真的有神仙嗎?”那學生疑惑地問道。

“小孟,世間的事,很難預料。到底有沒有神仙,今天我們就要揭開一處神秘的麵紗,做個見證。”陳教授對著那年輕的學生笑笑,接著說:“讓我們加快腳步,天黑前一定要趕到山腳下的庵觀,不然就要露宿深山了。”

山深,無路,難行。

直到明月高懸,他們才走到小湖邊。沿著年久失修、顫顫悠悠的木橋,他們過了小潭,找到了那處傳說中的庵觀——掩月庵。

庵舊,失修,無人。

他們從半掩的庵門直入,經過前堂,過了中庭,到了正堂。

全庵都是灰塵、蛛網。

行了一天,兩人很疲憊,找了一間廂房,抖抖床被上的灰塵,關門就睡了。

一夜相安無事,直睡到日中方才醒來。

重新來到庭院,這才看清這裏的庵觀並不似平日能見到的僧寺或道觀,所供奉的神像也頗為奇特。

“小孟,我們還是先去那‘鬼洞’,考察過再回來研究這所庵觀吧。天色不早,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找到那山洞。據說無緣人根本無法尋見。”陳教授邊收拾行李箱,邊對那學生說道。

“陳教授,我總感覺這庵觀有點異常。”小孟還在呆呆地看著那正堂的神像,喃喃地說道。

“是有些不一樣。”陳教授頭都沒回,從袋子裏拿出了一個油紙包,裏麵有洋餅幹。

“應該說是有些詭異。”小孟補充道。

“來吃些餅幹吧。偏遠地方所信奉的神明,與我們中原是有些不同。”陳教授說道。

“你看那最中間的神像,到底是男還是女呢?”小孟好奇地指著一處神像說道。

“不要在神明麵前無禮。”陳教授製止了他。陳教授雖然不是有神論信仰者,但是對神明還是充滿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