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上諭諶陵(2 / 2)

正德“啪地”一拍桌子,怒道:“泰陵不吉,難道要讓先皇就葬於那裏?亦或我大明堂堂子,要停棺十年不得入土為安,等著百姓休養生息?”

弘沼在群臣中威望極高,正德這又是從帝王尊嚴和為人子者的孝道考慮,群臣中盡管反對加稅的大有人在,一時也語塞無言。

殿下沉默半響,劉健昂然出班伏地奏道:“臣冒死直言,皇上廣殿細旃,可知民茅屋柴舍風雨難避?皇上錦衣玉食,可知民忍饑挨餓衣不蔽體?先帝大斂歸陵,禮有定製,本非臣下所敢輕議,然事有輕重緩急,孟子曰:‘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江山為重。’,大明持國乃順應命,命即百姓,大明順應命,風水術何足慎之。泰陵以傾國之資建造,豈可輕言廢止?先帝仁德厚愛百姓,相信先帝在有靈,也會重民而不重風水,伏訖陛下三思。”

劉健完伏地不起,他這番話的雖然很客氣,其實不外乎就是百姓才是江山社稷的根本,風水之虛妄不實,至於先帝嘛,還是在泰陵安葬就好,別瞎糟賤錢了。

金殿上文武百官聽得都屏住呼吸,這位皇帝喜怒無常的性子他們是早就見識過了,如果他一怒之下叫人把劉大學士拖下去廷杖,這老頭兒偌大年紀還不被活活打死?

王瓊、徐貫等人有心出麵為正德爭言,可是民間傳言朝廷加稅的消息已傳的沸沸揚揚,而且指名道姓是他們幾個進的讒言,幾人聲譽已一落千丈。這時出麵豈不坐實了此事,是以也不敢上前放言。

正德瞧了半響,見文武百官竟無一人出麵附合讚同,竟然氣樂了:這班鳥大臣。昨兒還扯著脖子喊又是影響國運又是損及後福的,三大學士如今抬出百姓來,竟然沒有一個人幫我,你們到底是忠君還是愛惜自身羽毛?

正德雙手按著禦案,霍地站了起來,手指劉健正要話,忽地站殿將軍匆匆奔入,跪地高呼道:“啟奏皇上,刑部尚書洪鍾飛騎來報。犯官楊淩之妻韓氏硬闖法場,手持先帝筆墨丹青遮於犯官楊淩頭上,洪鍾不敢擅專行刑,恐損了先帝遺物。懇請皇上定奪!”

百官嗡地一聲議論開來,或許是每日的朝會太過枯燥無味,聽楊淩妻子手持先帝墨寶闖法場救夫的奇聞,文武百官好似吃了興奮劑似地。

劉健伏在地上聽了也不禁大喜,他大膽直言,其實心裏也是提心吊膽,有了這消息轉移正德的注意,他就不會有事了。劉健暗暗籲了口氣,抬起袖子拭了拭額上的冷汗。

正德聞言怔在那兒,半晌和喃喃道:“你幼…淩之妻闖法場?她持了父皇的手書……父皇何時賜了楊家東西,寫的什麼?”

他喃喃自語,聲音甚,隻有案前的太監聽得到。可是未得正德示意,也不敢大聲代他問話。正德愣了會兒,慢慢在禦階上踱起步來,百官都瞧著他動作,隻見正德在上邊一會兒咬牙切齒,一會兒怔立出神,過了半晌才喝道:“傳諭,著禦馬監張永前去問話。取回先帝手書給朕看,退朝!”

菜市口,洪鍾氣急敗壞地在死囚台上踱來踱去。烈陽當空,照得他滿臉油汗也覺察不出。幼娘拿的雖不是聖旨,那副字畫也與本案無關,但那可是先帝親筆呀,眾目睽睽之下他搶又搶不得,損也損不得,隻好僵在這兒了。

忽爾他步子頓喝道:“韓氏,你想仔細了,硬闖法場阻礙行刑可是殺頭之罪,你夫楊淩作奸犯科,欺君罔上,是重罪不赦的惡人,皇上隻殺他一人已是法外開恩,你年紀,難道不惜命麼?”

韓幼娘舉那字畫舉地手都酸了,她抬起頭來乜斜了洪鍾一眼道:“你不是好人!”

“什麼?”洪鍾大為驚奇,怒道:“楊韓氏,你敢誹謗朝廷命官?”

韓幼娘道:“我相公是網友情提醒:抵製不良作品注意自我判斷請勿模仿主角適度閱讀益腦沉迷網絡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