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一戰功成(1 / 2)

張寅此時的心情隻能用啼笑皆非來表示,伯顏的大軍怎麼恰恰在這時逃回關隘?刺殺大明皇帝的計劃成功了麼?

不管怎樣,眾目睽睽之下,要想繼續在軍中隱藏下去,唯有盡力攔截伯顏的大軍,如果皇帝未死,伯顏不過和楊虎一樣,是個失去了利用價值的走狗,他的人馬送上門來正是自己的大功一件,可以更好在朝廷隱藏下去。

如果皇帝已死,趁機消弱伯顏、扶保寧王即位,借軍功和擁立之功

掌握兵權,便可以從容取了他的江山,真以為我會割讓甘肅、青海和遼東給你這蠢貨麼?

張寅冷冷一笑,不待左右將領請命,已迅即喝令道:“鄧指揮布半月圓陣阻敵,關指揮率軍強占峽穀旁高地,本部將士列方陣!”

韃子這時也已現關隘口有大隊明軍阻敵,這是他們逃出塞外的唯一通道,衝過去便是生,留下來就有被全軍盡殲的危險,亡命飛逃的韃子在生死一線重又激起凶悍本性,騎兵一邊衝一邊開始迅聚攏起來,形成了決戰衝鋒的“野豬頭”陣形。

這種陣型同中原的錐形攻擊陣形類似但是隊形更加密集,幾乎隨意丟進去一塊石子,都可以砸中一個士兵或馬屁。同步疾馳的快馬想借著強悍的衝力一舉破關。

眼看這等駭人的威勢,鄧學英也不禁暗暗駭然,但是這時也顧不了那麼多了,長槍兵在他的指揮下立即奔赴穀口,匆匆布下了一個縱深九列的凸半圓形阻擊陣。

步兵對付這樣狂悍的騎兵衝鋒,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戰車應戰,但是這支部隊奔赴大同,原本準備執行的任務是增援遇襲關隘,根本沒有攜帶平地作戰的戰車。

如果單以重裝步兵的長槍阻敵,應該排成縱深十六列、前後相隔五六丈的三個圓陣。才有可能遏製大隊騎兵地衝鋒。但是這時候都已顧不及了。

韃子軍隊奇襲白登山,本來務求一戰成功,所以都量攜帶了箭矢,每人帶了六十支狼牙箭,現在每人袋中尚餘十餘枝箭矢,遠遠便箭齊射,萬箭排空,氣勢駭人。

邊軍長槍隊一聲喊,紛紛蹲伏與地,右手持長達兩丈地紅纓臘杆槍。柄端重重抵在地上,左手持圓盾遮在頭網,提供最新手打版閱讀

韃靼任在邊關留下了樁樁罪行,多少任因為他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多少人因為他們背井離鄉擔驚受怕,市井間飛快流傳起來的種種傳聞雖然荒誕離奇不合邏輯,韃子的死亡人數更是成倍地上升。甚至已經過了整個草原大漠的人口的總和,但是百姓願意傳播它、冰旗相信它,誰敢置疑一句,立時招來一群人唾沫四濺地痛罵。抱著腦袋逃之夭夭。

楊一清回援的度已經達到了步兵的極限,可是終究趕不上四條腿跑的快,數萬大軍半途就接到皇上回城,著他所部在大同城外迎駕地消息。

他的部隊浩浩蕩蕩到了大同城下,瞧起來軍威嚴整衣甲鮮明。哪有半點打過仗的樣子

,看在百姓眼中更印證了皇帝親征,將士龍精虎猛以一擋百以一擋千。伯顏可汗丟盔卸甲望風而逃的傳言。

代王、胡瓚、楊一清、杜人國在大同城門恭迎聖駕,正德皇帝一到,幾人立即齊刷刷跪倒在地,俯地不起。楊一清這一路就心事重重,他做為三關總製,對整個戰區防務負有責任。如今皇帝不是遇到刺客逆匪,而是韃靼皇帝的全部主力部隊堂而皇之進入關內,殺上白登山,他實在想不出任何理由替自己開脫。

鑾駕停下,正德皇帝大步走至幾人麵前。那張臉已擦得幹幹淨淨,皇帝狼狽地樣子當然還是不被臣子們看見的好。

代王保養得宜的雙手按在肮髒地雪地中,長跪不起,顫聲道:“皇上遇襲,罪臣難辭其咎,請皇上嚴懲!”

胡瓚、楊一清、杜人國一齊磕頭道:“罪臣萬死,請皇上治罪!”

前來接迎的各路將領、官員均一一跪下,數萬大軍更是肅然下跪,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