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1 / 3)

給文武百官送飯送菜的老百姓、攔路阻行的翰林院士和太學生、錦衣衛、刑部的差役,還有被圍在中間的官員們,全都看著楊淩的方向。

楊淩的前邊站著一個熊一樣粗壯結實的身子,幾乎把他全給遮住了。劉大棒槌紮撒著大胡子,站在場中央,先來了個團團圓的羅圈揖,高聲道:“各位大人,各位父老鄉親……”,

虧得他不是站在北京橋上,不然下一句就該是“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楊了。”大棒槌挺胸腆肚,還沒聲情並茂地起“楊大人吉人相,死而複生”的傳奇,眾官員就一哄而上,把他擠到了一邊兒。

劉大棒槌抓抓頭皮,嘟囔道:“這都幹啥呀這誰呀這是,我回了家剛換的幹淨衣服,誰這麼缺德給我油了?我那位大人,你往前擠沒關係,你先把油條扔了呀。”

沒人搭理他,也許這些官員們回到家裏冷靜下來,明見了楊淩仍然是一副清高、矜持的模樣,可是在他們飽受欺辱、自尊心嚴重受損的時候,在他們心目中的支柱:三位大學士竟然毫無作為的時候,楊淩的突然出現,實在使他們興奮若狂。

他們不怕進監獄,他們不甘心的是被一個閹人如此羞辱。在他們地心中。閹人?閹人也算是人嗎?我整治不了你,可是能整治你的人來了,蒼有眼呐!

他們之中屬於楊淩一派的衝在最前邊,這些人自然欣喜若狂,即便對楊淩毫無好感的人也歡呼著往前擠,無他。就算對楊淩這個人不喜歡,隻把他當成攻擊劉瑾的一件工具,那也是高興於他的出現地。

這些官員中自然也有不少為了功名利祿投*了劉瑾的人,他們也知道劉瑾是不方便單獨把他們給赦免了,所以對劉瑾並無怨恨之意,此時見了百官對楊淩的歡迎,心中不免惴惴不安起來:

自已的*山可不是朝廷獨一無二的參大樹了,不光官場上的人看的明白,就是民間的老百姓也不傻呀,孩子唱童謠都是“內劉瑾,外楊淩,兩個大官兒論雌雄……”

當今皇上的秋千,一直就吊在這兩棵大樹上,劉瑾得罪不得,可楊淩也得罪不起呀。看來以後這路怎麼走,還得心再心。

伍漢急的一頭汗,這要是有人趁亂給大人一刀,都不知道誰幹地。可是擠過來的都是朝中的官員,能上朝見駕的官兒哪有太低的。他也不能把人給硬轟開。

楊淩也沒想到百官地反應如此強烈,匆匆答對了幾個人,楊淩便雙手高舉。朗聲道:“各位,各位大人,本官剛剛回京還不到一個時辰,和諸位老大人句實在話,在下這幾都沒好好睡一覺,沒吃口熱湯熱飯,聽京裏出了事,這就急著趕來了,本官馬上還要去見見皇上。各位大人……”

他到這兒也犯了嘀咕,聽了消息就急忙地趕來了,具體生了什麼事,百官入獄是不是皇上親口下的旨意,他也不知其詳,雖如果他去向皇上情,百分百能求道赦令下來,可皇上還沒下旨呢,自已作主放人那就太不上道了。

他這裏剛一猶豫,跟在最後邊的李東陽已經看出來了。

他和楊廷和、焦芳三個人要回家又不甘心,想救人又命令不了石文義,隻好顏麵無光地一路跟在後麵,百官步行,三人也不好作轎,他和焦芳歲數都大了,最後還是楊廷和一手攙著一個,三個內閣大學士見了翰林院和太學生們出麵阻攔,就躲在後邊不露麵,希望這些儒生能起點作用。

可石文義沒有劉瑾的命令雖不敢悍然動手打人,更不敢隨便放人,正僵持著呢,楊淩來了,一見楊淩語音一頓,李東陽知道機會來了,馬上掙脫楊廷和的手,高叫一聲:“楊大人,你可想煞老夫了,蒼真是開了眼呐!”

三朝元老李東陽地聲音誰聽不出來呀,文武百官頓時一靜。喬老夫子橫了他一眼,心道:“這不是揀我剛剛過的話麼?李大人這是……李大人不會這麼世故吧?怎麼比我還肉麻?”

隻見李東陽滿麵春風,目不旁視,撲過去一把拉住楊淩的手,如果這時再來個老淚縱橫效果就更好了,不過他沒哭。

“楊大人,驚聞噩耗,老夫不勝悲痛,這幾日一直痛惜妒英才、國失棟梁呀。皇上悲傷不已,龍體欠安,這幾日臨朝聽政都大受影響,楊大人應該馬上把這好消息告訴皇上,免得皇上憂傷身體呀。”

學士地是,本官應該馬上去見皇上,可這裏……”

“這裏?哦哦,諸位大人,諸位大人,請聽老夫一言。”

李東陽轉過身,麵對百官,笑容可掬地道:“老夫明白,楊大人死而複生,諸位同僚都替楊大人感到高興,這個……一則見君才是頭等大事,二則楊大人一路奔波,勞累不堪,今晚也得好好休息嘛。

諸位大人牽掛慰問楊大人,可以明日早朝前攀談一番,或者登門拜訪也可以,這裏是鬧市街頭,堵塞交通,行人不便,也不雅觀呐,大家就不要耽擱楊大人的時間在了,散開吧散了吧!”

“散開吧”沒問題。可這“都散了吧”大可商榷,就是李東陽沒有故意加重語氣,大家也都聽出來了。讀書人都鬼道著呢,書呆子?能做官地讀書人就沒有一個真正的書呆子。

文武百官會意,立刻拱手道:“楊大人辛苦,咱們明日再會。告辭,告辭!”

“侯爺要去見皇上?哎呀,那下官可不敢耽擱侯爺的時間,您請您請,下官告辭了。”

還有幾個拍馬屁的,直接高呼:“恭送威國公~~~”,結果威國公沒動地方,他們先溜了。

“噯噯噯……”,石文義張惶四顧,隻見今晚可真應了“作鳥獸散”那句話了。文武百官補服上繡的不是鳥就是獸,這班“禽獸”一哄而散,那些錦衣衛誰不知道楊督公的厲害,尤其他們在宮中耳目靈通,早聽皇上為楊大人帶孝地事了。石文義不話,他們樂得裝糊塗,眼睜睜看著文武百官逃之夭夭。

楊廷和站在旁邊一會咳嗽,一會擺手,就跟趕蚊子似地。示意太學院院和翰林院的同僚趕緊走。這些人都是他派人叫過來的,他自已就出身翰林院詹事坊,做過太子侍講。翰林院可以是他的地盤,如今都察院大部分落入劉瑾手中,就剩下翰林院他還把持著半壁江山。

感情太學院院正和翰林院掌院學士都是近視眼,開心就好整理楊廷和做了半動作,兩位大佬愣沒看出來,恨得楊廷和直接走過去喝道:“文武百官都已散了,你們還在這兒幹什麼?再不走心本官彈劾你們聚眾鬧事!”

這些人其實就是在等他的示意,如今示意的這麼明白,豬都聽得懂了。那還不走?頓時如潮水一般,來的快,退的更快,也都各自散去了。

石文義啞子吃黃蓮,哭喪著臉吱吱唔唔地對李東陽道:“李大人,您看下官這……我……”

李東陽急忙插嘴道:“哎呀石大人,我忘了件事兒,宮禁一關,想到午門前送個口信兒都不成了,不過你是錦衣衛啊,宮禁不能開,午門可是能*近的,楊大人幸免於難這是大地喜事,要是等到明才讓皇上知道,皇上一定會重重責罰你的,你還不快陪著楊大人去給皇上報個喜信兒呀?”

石文義眼睛一亮:是讓我全推到楊淩身上?這主意不錯”,他馬上親親熱熱地湊過去,躬身作揖道:“恭喜楊大人平安歸來,下官陪您去午門給皇上報信訊。”

楊淩正愣呢:“什麼散了吧,都散了吧,整得這幫人象是在這兒等著迎接我似的,這個老狐狸……算了,反正我本來就是要救人,皇上真要怪我,我就和他西涯先生(西涯,李東陽的號)互相扯皮。”

手打,手打版,文字版,盡在

楊淩便也裝糊塗道:“既如此,本官先去見皇上了,三位大學士……”,他的目光在三人臉上微微一掃,深深作了一揖。

李東陽眸子裏是一片輕鬆和喜悅,楊淩地政略越來越顯示出他的正確性,他抗擊外侮的種種功績,也令李東陽由衷地佩服,現在的他,對楊淩的好感已經過了楊淩剛進京時,他在張皇後麵前用計為他保駕時,見到楊淩他是真心地歡喜的。

楊廷和也比以往客氣,尤其是楊淩舉薦其子,是愛子的薦師,而且目前看來,那個劉瑾實在比楊淩跋扈一百倍、可惡一千倍、該殺一萬倍,他對楊淩好感更甚,“可惜,他和楊一清那個家夥是好友,要不然…廷和微微一歎,也向他還揖一禮。

至於焦芳就不用了,雖隻一眼,萬語交流,這對忘年之交隻是相視一笑,楊淩便轉過了身去。他一轉身,便是一聲驚叫,這一被他嚇地人多了,這下子總算也被人嚇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