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員外是本地的商賈,此人善於投機經營,獲利頗豐,此人談不上樂施好善,做生意喜歡斤斤計較,利也不讓人,所以得了個鐵公雞的綽號。不過他為人倒還本份,從不招搖。據最近鎮守太監張公公奉旨在本地勘探金礦,挖到了艾員外的宅基下,艾員外八方拜神、四處求佛的走關係,希望張公公能換址勘探。”
楊淩問道:“霸州出金礦麼?”
要是霸州真出金礦,百姓多少可以惠及,此地窮苦立時可以扭轉過來,可是……金脈豈會那麼?需要跑到人家房基底下去挖麼?楊淩對古代勘探礦物的方法不甚明了,是以出口詢問。
派去打聽情報的侍衛道:“聽是請的一位堪典大師,給很多大戶人家看過風水的,此人斷定這一帶必有金脈……”。
楊淩的眉毛豎了起來,不敢置信的道:“看風水的?勘探金礦找看風水……”。
他到這兒忽然停住了,古代許多學科沒有明確的分工,很多學問確實是包容在一些傳統的職業之下的,比如一些巫醫,其實就包含了心理醫生等等行業的技巧。至於風水師,也未必就不懂地質。
他記得曾在報上看過一則報道,昔年後金立國,選址在奉,就是因為風水大師那裏是神龜之背,地下有上古種龜馱伏,所以江山以四平八穩。這些話固然是討好當官兒的,可是現代勘測,那一片的地質是巨大的岩石版塊,所以相對比較平穩,不容易出現大地震,確是比較好的建立重要城池的地點。
當時報道消息,這是用現代儀器勘測到數百米的地下才勘測出的,很奇怪古代的風水先生是根據什麼有此測算。當時楊淩也就是當軼聞看的。並不知道這消息的可過卻在他心裏留下了一個印象。
楊淩沉住氣道:“繼續,後來如何?”
們私下找到艾家逃離的家人向他們打聽,據艾家花了大筆的錢,張公公本已決定換址勘測了,恰在這時在艾家地下真的現在金脈的跡象,這一下艾家為了保住家宅,隻得又拿出大量財產,手頭沒有餘款。把商鋪都變賣了,一番上下打點,張公公才鬆了口。可惜,艾家流年不利,這時又有人告他們家想把挖出來的洞**埋上時挖出了古物,卻藏了起來不肯上繳朝廷,為此又被張公公勒問,結果一家人回來就……”。
愛柳眉倒豎,恨恨地道:“大人,不用再問了。這分明是張公公借機勒索,勘礦勘到人家房子底下,那是外城啊。如果金脈就在霸州城裏,還要全城遷走不成?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分明是貪圖人家財產,有意勒索,這種貪官汙吏應該予以嚴懲!”
楊淩定定的看她一眼,問道:“怎麼嚴懲?”
“逼得人家家破人亡,全家人在正月十五上吊,這樣沒人性的貪官不該砍頭麼?”
楊淩沉住氣道:的對。問題是,誰去砍他的頭?是奉旨查抄黯家財產的威國公,還是京師皇庵護法宋大將軍?”
愛臉一紅,強嘴道:“我們……可以稟告皇上”。
楊淩笑笑,道:“張忠是本地鎮守太監,權柄極大,要證明確在艾家挖出過金砂很容易,就是想找出艾家私藏過古物的人證、物證、也易如反掌。告到皇上那兒又怎麼樣?有這些證據在,那張忠勒問艾家就沒有罪,艾家的人自己想不開自盡了,也不能因此治罪於張忠,否則以後如何安撫各地鎮守太監?何況……還有個劉瑾在那兒拖後腿”。
宋愛氣鼓鼓地道:們就置之不理了嗎?大人,愛戰場殺敵,從不手軟,可是看到那一家人正月裏全家上吊的慘景,心中到現在還酸酸的,難道我們就坐視這樣的禍害繼續利用他的職權,用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一家家的害下去,害得百姓家破人亡?”
楊淩默然片刻,道:“這件事我要了解更詳細的情形,然後才能有所定奪。愛,官場詭譎多變尤勝戰場十倍。出師無名則自陷被動,不能揪住要害則勞而無功,空有一腔熱血是不夠的。你們先下去息吧,夜已深了,我還要寫份查抄黯府和勝芳鎮大順立國的奏章”。
宋愛等人無奈,隻得拱手退下。楊淩在空蕩蕩在房間裏背著手踱了一陣,忽地走到窗前推開了窗子,冷風撲麵拂來。
他在臨窗的桌前緩緩坐下,就迎著冷風,提筆就著,開始寫起給皇帝的奏折來。楊淩的奏折寫了兩份,第一份隻是簡要明霸州近來生了許多事,查抄事宜因故不能及時完成,這份奏折是要直送通政司的,估計會在第一時間被人送到劉瑾那兒,而劉瑾對他這個討人嫌的家夥不能及時回家,想必也是心中暗樂。
第二份就沒那麼文謅謅的了,是奏折倒似親人之間的家書。他先給太皇太後、皇太後和皇上問了安、拜了年,然後明因要變賣黯家財產,盡量賣個好價錢,以免修蓋皇庵時動用內庫的錢,故此處理相關地產、房產比較費時費力,有些珍貴寶物還要起運江南富庶之地,以便賣出個好價錢,需要逐項甄別等等。
寫到最後,楊淩將勝芳鎮愚夫愚婦自立稱帝被自己現,隻派了兩個家丁便將謀逆者抓獲的事了出來。楊淩寫的誇張有趣,把這件事寫的如同兒遊戲,並有意提起昔年弘治帝處置愚民稱帝的事來,冀此希望正德皇上看後也能付之一笑,不要大動幹戈的追究,否則直要定個謀反大案,那數百人連其九族,怕不有數萬人要人頭落地。
楊淩寫到最後,停筆沉吟片刻,再加上最後一行字:“霸州馬賊絕跡久矣。然臣在霸州,驚悉擾民害民者,馬賊之禍猶在其末、神棍橫行、響馬大盜時隱時沒,為害更甚於馬賊十倍。臣見皇上子民深受其苦,為之掛心”。
臣受皇上恩寵,不敢不鞠躬盡瘁。此三害不除,霸州百姓難安,故臣請纓,願得複陛下威望,清官吏、剿響馬,保一方安靖。為恐泄露消息,驚擾貪官響馬,使其有所戒備,故以秘折上奏,乞皇上恩準,允臣暫節製霸州軍政有司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