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特別喜歡在甘南的陽光下散步。這裏的陽光雖然猛烈,但非常透明,總是毫不掩飾地照射著人,像X光一樣穿過肌膚,直抵體內,走在這樣的陽光下,心中很難有秘密可以隱藏,人因而會覺得格外輕鬆,除了陽光照射下的一切,什麼雜念似乎都蕩然無存了。在高原上散步,很難找到蔽蔭處,滿目看去,一片燦爛,無論高處的山,還是低處的溝,無論有錢人,還是乞討者,蓋無例外都可以享受陽光的照耀,陽光在這裏顯得樸實極了,除了公平,給予陽光下的一切,還是公平。高原的天,很少有內地那種長時間的陰雨綿綿,明朗的天空忽然間會陰雲密布,也會轉瞬間雲去天明。這時候,看陽光是最有意思的,在雲朵與雲朵連接的狹縫間,或是小孔中,陽光總是毫不放棄機會地射出它的光芒,並迅速擴大戰果,把連接著的雲朵撕開,直到驅散。以勝利者現身的陽光,這時會在雲朵邊鑲上自己金色的光環。雲去了,也許是為了補償大地,陽光會迅速集合出七彩的虹,綻放在天際。那七色組成的虹,盡管個個流光溢彩,但和諧共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喜歡享受陽光,不僅來自於自然,也來自於生活在我的校園的那些人們。也許是長期享受燦爛陽光的緣故,穿行在校園裏的師生們身上,總也蕩漾著一種陽光一樣的品行。他們像陽光一樣,大愛無華,放棄了一切該放棄的東西,放棄了一切能放棄的東西,隻把一樣東西保留在自己身上,那就是對草原的熱愛,對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的熱愛!那愛來的樸實無華,做的樸實無華,沒有任何造作的感覺。學生們受到這種影響,似乎也少去了許多大城市學生身上常有的浮澡,默默地、心甘情願地一批批走向牧區,走向沒有喧囂的草原深處。這裏生活的人們很年輕,老師的平均年齡還不到35歲,再加上年輕的學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年輕人的世界,於是,在這裏有了陽光一般的昂揚情懷。陽光的大地,加上陽光的年齡,這裏的人們很陽光,彼此間像透明人,沒有設防,沒有猜忌,當然更沒有老牌大學的那種尊卑之分,喜怒哀樂都定在臉上,一眼望去,似乎便可以看到內心的世界。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人很輕鬆。當然,好與不好總是相對的,這裏的自然條件、生活條件的確很艱苦,如果不能把心放在這裏,恐怕很難持久下去。如何把心放在這裏?我們的師生用行動做了這樣的回答: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誌氣。從生活在這裏的每個人身上,總會感覺到一種豪氣,一種誌氣時時向你襲來。於是自強不息的陽光品行,又成為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的另一種品質。這裏生活著多個民族的人們,無論哪個民族的師生,都有一種為自己民族自豪的情懷,大家和諧共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陽光的和諧與人際間的和美,在這裏交相輝映。
辦大學,說到底是在辦一種文化,陽光賦予了我的校園特有的品質,於是,以陽光品質辦陽光大學成了這所學校的文化概括。文字遠不如生活來的豐富多彩,陽光的所有真實,記錄在了這本用真實故事寫就的小冊子裏,來的簡單,卻很有意思,字裏行間,都散發著陽光的情懷與陽光的品質。
每天陽光最燦爛的時候,我總是站在陽光下,看著我那灑滿陽光的校園,去欣賞,去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