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耳邊奔跑的花田 (2 / 2)

文字從從容容,而且還有一點老辣的意味。不可思議的是,作者在文章中很少能夠顯示出自己是一個少年。他的這份老成持重不僅表現在文字上,而且表現在他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上。戀舊,或者說懷舊的情結,在他的文字中也占了不少的比重。人世的蒼桑,世事的變遷,都會在他的心靈上發出或輕或重的聲音來。哪怕是一次小小的遷徙,小小的搬家,也會讓他發出一陣如夢似幻的感歎。作者的抒情散文,是作者寫得最好的文字,輕盈的詩意流淌著,小小的感傷流瀉著,還有一些對生活的真知灼見的感悟被他抒發著。看來作者對散文的寫作不僅駕輕就熟,也是情有獨鍾。這些文字為證,是可以觸摸到的。我非常希望作者能保持這份良好的心態和藝術感覺,保持對文學的這份癡迷。

我相信林卓宇這位少年作家會走的更遠。

——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導、北京作協副主席 曹文軒

無疑,林卓宇是一個早慧者。在我讀他這些詩歌時,他早有詩集、散文集、童話集,甚至自選集出版。要知道,現在他還隻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他的真正“本職工作”,是讀書,在中學的課堂上聽老師給他講課本裏的教材。我甚至想,如果我是老師,這樣聰慧的學生,我該怎麼教他?

也許,這是因了時代的原因,像林卓宇這樣早就寫各種文體的作品,並且不斷發表和出版的孩子已不少見。林卓宇的詩則是更為獨特的,那些詩句裏充滿著他的情感與想象,尤其是那種自由跳蕩,富有張力和凝聚力的語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自己看到了一個有才華的正在成長起來的年輕詩人,明天的詩壇,將屬於他們。

當代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曆任《詩刊》副主編,魯迅文學院副院長 雷抒雁

作者的作品是有思考、有深度的,作者對自然的感悟對人生的體味獨特而深刻,耐人尋味。

優秀的散文不僅要有凝練的語言,深邃的意境,真實、真情、自然樸實,作品背後站著的是作者的價值取向、審美取向和思想深度,是生命的體驗和思想的升華。由此及彼的聯想,檢驗的是寫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對大自然的感受能力,取決於寫作者知識的積累。從一片葉、一棵樹感知生命的存在,由自然景物延伸到個體的對生命的認知,這樣的作品應該得益於作者的勤奮閱讀,勤於思考。

——北京作協副主席 著名作家、心理學家 畢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