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戰爭的智慧 5.(1 / 3)

軍事戰爭的智慧 5.

夜視器材是借助微光和紅外線來看清黑暗中物體的嗎?

黑暗隻是人的感覺,自然界的夜晚依然是有光亮的。一種是自然光,如月光、星光、大氣輝光等就是這種光。這些自然光比起太陽光來顯得太微弱了,人眼的感光靈敏度不高,所以覺察不出來。還有一種是紅外光,也就是紅外線。世上的一切事物包括我們自身的人體,每時每刻都在向外發射紅外線。可以這樣說,無論白天或黑夜,所有空間都充滿紅外線,隻不過人的眼睛感覺不出來罷了。夜視器材就是充分利用微光和紅外線,把微光增強到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的亮度,把紅外線轉換成人的眼睛可以察覺的可見光,幫助人在夜間活動、偵察、打仗。它們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先把來自目標的人眼看不見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然後把電信號放大,再轉換成人眼看得見的光信號。簡單說來,就是光-電-光的轉換過程。

[我還想知道]

到現在為止,世上先進的夜視器材,隻有微光夜視器材和紅外夜視器材兩類。

有一篇把人的眼睛比作照相機的文章說:瞳孔是光圈,眼球是透鏡,視網膜是膠卷。光線適宜的白天,視網膜仿佛就是彩色膠卷,使我們能夠欣賞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光線不足的黃昏,視網膜成了黑白膠卷,外部世界即使依然豔麗如畫,我們看到的也隻是一張黑白兩色照片。當外界光線暗到一定程度以後,那麼人的眼睛連黑白膠卷也不如了。

超遠程炮能將衛星送上天嗎?

1993年,美國《太平洋星條旗報》發表了一條引人注目的消息: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研究所打算用身管長達472米的大炮試射5千克重的炮彈,以驗證超高速輕氣炮將有效載荷送到高空的可行性。預計炮彈的飛行速度可達每秒4千米。如果試驗成功,這家研究所將建造一門更大型的火炮,並從範登堡空軍基地向太平洋上空發射能達到434千米高空的炮彈。繼而,還將研製一種全尺寸的火炮,以便把有效載荷送上月球軌道……

顯然,這是要用大炮代替火箭來發射衛星。果然,在1994年初我國新華社播發了美國這家研究所更令人驚奇的計劃:他們將建成口徑達17米的超級大炮,用來發射一向用火箭運載的衛星,並將這門大炮命名為儒勒·凡爾納大炮,以紀念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

火炮探空試驗所使用的火炮,基本上都是由正服役的製式火炮去掉膛線,加長身管改製而成。而大口徑火炮,是由美國海軍MK型406毫米艦炮改裝成424毫米探空火炮。

口徑為424毫米的探空火炮,發射的並不是普通炮彈,而是叫做“歐洲燕”的箭形彈。這種火箭彈由彈托、彈體、尾翼和彈頭部等組成。在彈頭部內裝有各種探測與測試儀器。箭形彈用火炮可以發射到200千米的上空。

美國利弗莫爾研究所將研製體形巨大的L型輕氣炮。這是一種不用固體發射藥,而是利用氫氣、氮氣作為推動炮彈能源的發射裝置。

當然,近期的目標還是用探空輕氣炮向月球或月球軌道發射炮彈(有效載荷)。也許,這一天的到來不會太遠。

[我還想知道]

目前的超遠程火炮隻能打出速度為2千米/秒的炮彈,離環繞速度還差得遠。

隻要能使物體獲得79千米/秒的速度,它就能繞地球運行,成為人造地球衛星。

研製“溫和武器”的目的是在

盡量減少敵我雙方人員傷亡的

情況下獲得最大的作戰效果嗎?人們都知道,武器是用來殺傷敵人的。然而,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國外正在研製使敵方人員失去戰鬥力的非致命性武器(也叫做“不殺人”武器),或者使敵方武器裝備和設施癱瘓,以及幹擾敵方設備使其失效的非摧毀性武器(也稱為“非破壞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