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結束前夕(1 / 3)

盡管玉玲瓏和無憂早就到了西蘭,但是迎親隊伍和送親隊伍到西蘭的前一晚她還是很無奈的跑回去了,無憂自然也跟著回去了。

天亮時分玉玲瓏開始坐在梳妝鏡前打扮,接著昏昏沉沉的上了馬車,稀裏糊塗的進了西蘭王城。

西蘭王城到處都是桃花,有不少還是從別處移植的,遙遙看去,這仿佛是花海裏的一個城市,從九天之上被哪位神仙移到了凡塵。

大道上是華麗的紅錦,馬車在上麵行駛都沒有聲音。

道路旁守衛筆直地站著,他們之後是一群來看熱鬧的老百姓。

聽聞無憂帶著中周女王回國,一個個放下了手頭的事跑到路邊伸長了脖子看著。這一天,西蘭王道上交通十分擁擠,給大家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

一般百姓對他們英俊的國王已經沒什麼念想了,以前見過。那些個春心萌動的姑娘都守在兩邊的酒樓茶樓上,一睹國王的美貌,如果有幸能被國王看中,那就更好了。事先已經有人警告過,絕對不準丟荷包,否則全家都抓起來,倒是沒有人丟荷包了,這下好了,姑娘直接從樓上往下跳。玉玲瓏隔著紗簾看的不真切,但是也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於是一愣一愣的。無憂顏值太高,姑娘們都不要命了。

無憂麵不改色的讓人把跳樓的姑娘們接住,誰接住就把姑娘許配給誰,於是再也沒有人跳樓了。

杏兒把紗簾掀開了一點,指著到處的桃花,對玉玲瓏說:“女王你看,這些都是陛下準備的,好漂亮。”

玉玲瓏探了個頭,看了看,說:“同樣的招式他竟然用兩次。”

“但是女王你不是還是很喜歡嗎?”杏兒直言。

玉玲瓏:“……”

玉玲瓏探出頭的那一會兒,風吹開了她的麵紗,此時傾國傾城的容顏暴露無遺,原先吵吵鬧鬧的百姓安靜了下來。

那額間一點流轉了萬千風華的朱砂勝過了千樹萬樹的桃花。

無憂恰好回頭看到了,微微笑了起來。

這是他的妻子啊。

兩王成親,結果會怎麼樣,曆史會如何去寫,百姓又怎麼去看,這些都不是他要管的,她也不會管。這個時候她們隻按照自己的心意活著。

在無憂回到西蘭的這一天,西蘭和北齊不再是小打小鬧,正式開戰了。東韓和南衛還在動亂,東韓已經完全被雲靜控製,同時雲靜對中周南方出手,向中周正式宣戰。

南衛戰況膠著,無憂已經拿著南衛的不少領土,並進軍中周,協助中周和北齊對抗。

無憂正式回到西蘭的第二天,就按照神官占卜出的結果,順應天命稱帝。

一切看著似乎很匆忙,但是隻是瞞了百姓而已。

玉玲瓏以前朝長孫皇室公主的身份招無憂為夫,尊其為帝,並將中周並入西蘭,恢複周朝國號,定年號開元,恢複周朝統治。

大赦天下。

同一時間,雲靜以戴楠之命,娶鳳家遺孤,也就是田雨欣為妻,和無憂以瀾滄江為界,占據江北稱帝,定國號為齊,年號為太初。從此,世上再無雲靜,也無雲家,有的隻是齊國皇帝戴楠而已。

開國大典和封後大典一起舉行,這也是齊國開國的一大盛世,舉國同慶了三天三夜。

端午這天,兩國對立之勢形成。

無憂和玉玲瓏的婚禮並沒有如期舉行,在婚禮前夜,從前方傳來八百裏加急,玉玲瓏和無憂決定把婚期延後,雙雙奔赴戰場。

這一年五月二十七,周帝與公主奔赴南衛,以雷霆之勢收服南衛,同時神木神醫順利的控製住了南衛蔓延的瘟疫,南衛歸順周國。

八月初,周帝與公主齊至滄瀾江,在江南與江北齊帝對峙。

在江北衛城兩軍第一場地理要塞爭奪戰已經開打了,無憂並沒有去前線,而是留在了後方,跑到前方的是玉玲瓏。她說大將幾乎全部調去前線,總要有人留守後方防止突襲。無憂不同意,她就和秋水秋意一起把無憂給算計了,無憂醒來過後,秋水秋意已經在營帳之外跪了很久。

無憂看著她們什麼都沒有說,對於她們來說,無憂比一切都重要,所以就算犧牲了玉玲瓏也沒什麼,但是對無憂而言,這才是要他命的。

每個人活著總要有活著的意義,如果沒有了牽掛,活在這個世界該多麼孤單。

雲靜早一步把南衛的火炮全部運了出來,雖然玉玲瓏和無憂在中途破壞了不少,但是先前的幾台還是運了過去,所以這一戰玉玲瓏也是打得很辛苦。

回營的時候,將士們一直在討論著戰場上長平公主的英姿,那六箭連發無一落空,每一箭都射中炮彈,讓炮彈在齊國陣營裏爆炸,最後幾枝直接射進火炮裏,把齊國一直以來戰無不勝的利器毀於一旦。

不過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是長平公主和齊國皇帝在千軍萬馬前的那一戰,一個風華絕代一個世上無雙,當張揚的紅色與高貴的紫色撞在一起,排山倒海之勢,萬人驚訝。強悍的內力硬生生的撞到一起,而最後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齊國皇帝卻從半空中落了下來,手中是長平公主的一縷長發,她一揚手,發絲隨著風不知道飛到何處。

長平公主緊隨其後也飛了下來,落在兩軍陣營之中,紅綾裂成幾段,她換用長劍,劍直指著齊國皇帝。

“世人都隻知道本宮擅長的是用三丈紅綾,其實不然,本宮劍術卻是比之更強。但是……”長平公主很是不解,眉頭皺的很緊,“最後為什麼你收回了內力。”強行收回內力會帶來反噬,齊國皇帝和長平公主由旗鼓相當突然落於下風,也是因為如此。

“我欠你兩條命,現在都還清了。”齊國皇帝如是說。

關於長平公主,齊國皇帝,周國皇帝包括後來的孔家家主一直為酒樓茶肆說書先生所津津樂道的,野史傳奇小說也根據幾個人的恩怨糾葛為大家提供了許多茶餘飯後消遣的讀物。然事實如何,也隻有幾個當事人知道,最後一起被曆史的洪流淹沒,隻是在人們口口相傳中,成為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