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測量那不可量、不能量的時間。
你要按照時辰與季候來調節你的舉止,引導你的精神。
你要把時光當做一條溪水,你要坐在岸旁,看他流逝。
但那在你裏麵無時間性的“我”,卻覺悟到生命的無窮。
也知道昨日隻是今日的回憶,而明日隻是今日的夢想。
那在你裏麵歌唱著、默想著的,仍住在那第一刻在太空散布群星的圈子裏。
你們中間誰不覺得他的愛的能力是無窮的呢?
又有誰不覺得那愛,雖是無窮,卻是在他本身的中心繞行,不是從這愛的思念移到那愛的思念,也不從這愛的行為移到那愛的行為麼?而且時光豈不也像愛,是不可分析,沒有罅隙的麼?
但若在你的意想裏,你定要把時光分成季候,那就讓每一季候圍繞住其他的季候。
也讓今日用回憶擁抱著過去,用希望擁抱著將來。
心得
對於生命來說,時間是最無情的;對於曆史來說,時間是最有情的。
時間的步伐有三種: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般飛逝,過去永遠靜止不去。
名言格言
時間的無聲的腳步,是不會因為我們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而稍停片刻的。
——〔英〕莎士比亞
沒有一個人能夠製造那麼一口鍾,來為我們敲回已經逝去的時光。
——〔英〕狄更斯
時光會使最亮的刀生鏽,歲月會折斷最強的弓弩。
——〔英〕司各特
歲月如飛箭,如風之狂卷,倏忽之間無跡無蹤,追回遠方。
——〔英〕摩爾利
時間是飛鳥掠過的影子。
——〔希〕埃利蒂斯
多付出一點點
拿破侖·希爾
適用作文主題
努力學習、進取、行動、人生態度。
倘若你把服務看作是一種快樂,不計報酬的多少,你早晚會得到回報。你所播下的每一顆種子都必將會發芽並帶來碩果。
你的超出所得的點滴服務必將帶來更多的回報。想想種植小麥的農夫吧!如果種植一株小麥隻能收成一粒麥子,那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然而,事實上一株小麥可結出多枝麥穗,每枝麥穗上又可收獲許多麥子。盡管有些小麥不會發芽,不會結穗,但無論農夫麵臨什麼樣的困難,他的收成必定多出他所種植的好幾倍。
多付出一點點是一種經過幾個簡單步驟之後,即可付諸行動的原則。它其實是一種你必須好好培養的心境;你應使它變為成就每一件事的必要因素。
如果你不是以心甘情願的心態付出,那你可能得不到任何回報,如果你是看在報酬或某種利於自己的利益上實施付出,那你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享受到你服務的人,總是會給你一些回報,你必定不是能滿足客戶要求的唯一供應者,你應如何使消費者特別注意你呢?其中的竅門就在於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務。
員工也好,老板、經理也罷,隻要你多付出一點點都可使你成為公司裏不可缺少的人物;你能為公司提供其他人無法提供的服務。也許其他人具備更多的知識、技術或人氣,但是,惟你能提供公司不可缺少的服務。在強手如林的公關行業中,如果你能容忍在半夜三點時被叫醒,並且以“願意做”的態度提供服務時,則客戶們將會記住你並會給你高度評價。
多付出一點點還意味著強化自己的工作能力,並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想一想,如果你每時都以最佳心態,提供最優秀的服務,那麼你的技術還有什麼理由不為你爭光進取!借著有規律的自律行動,你將會愈來愈了解多付出一點點的整個過程,並會在潛意識中出現對“高品質工作”的要求。“力量和奮鬥是息息相關的因素”這句格言就是寫照。
多付出一點點,就像一盞明亮的大燈一樣照著你自己,並使你有機會和他人進行有益的比較。
哪怕沒有立刻得到回報,也以一種自願而且暢快的態度提供更多服務,就是在培養你積極且愉悅的心態,而這正是培養引人注目的個性基礎。
上進心既是人最珍貴,同時也是最容易被遺忘的個性。多付出一點點可培養你的個人上進心,因為你不是在等待事情的發生,而是主動使事情發生。
多付出一點點使你確信你正在做正確而且有益的事情,它使你更能對自己的良知負責並且增強信心。
我設計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公式,以提醒你時時不忘多付出一點點,如下:
Q1+Q2+Ma=C
Q1(Quality)=表示服務品質
Q2(Quantity)=表示服務量
Ma(MentalAititllde)=表示提供服務的心態(MentalAttiillde)
C(Compemsation)=表示你的報酬
這裏所謂的“報酬”,是指所有進入你生命的東西:金錢、歡樂、協調人際關係、精神上的啟發、信心,開放的心胸、耐性,或其他你認為值得追求的東西。
心得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一個人為他人工作,為的是使他們分享他的歡樂。多付出一點點,不過是付出了去了能返的力氣,得到的卻是不能用金錢購買的尊重和快樂。
名言格言
人的差異產生在業餘時間。
——〔中〕袁偉民
休息與幸福乃人人所渴望,要得到它們,唯有勤勉一途。
——〔德〕肯比斯
你要記住,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裏拿取。
——〔前蘇聯〕高爾基
勞動而得的工錢,是對勤勉的一種獎勵,勤勉就象人類的其他資質,因獎勵而有成正比的進步。
——〔英〕亞當·斯密
勤勉而頑強地鑽研,永遠可以使你百尺竿頭更進下一步。
——〔德〕舒曼
勤敏是好運之母。
——〔西班牙〕塞萬提斯
求知
培根
適用作文主題
學習、勤勞、珍惜時間、求知。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處世行事時,知識能增進才幹。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處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惟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讀書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讀書是自欺欺人,隻按照書本辦事是呆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而經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學問雖能指引方向,但往往過於泛泛,還要靠經驗來賦予形式。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聰明者則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智慧乃在書本之外。這是技藝,不體驗就學不到。
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書籍好比食品。有些隻需淺嚐,有些可以吞咽。隻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隻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隻需知其中梗概,而對於少數好書,則要讀通,細讀,反複地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隻限於不太重要的議論和質量粗劣的書。否則一本書將像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敏,寫作則能使人精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懶於動筆,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要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必須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須很狡黠,才能掩飾無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適當的運動來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於腰腎,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於消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同樣,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為數學稍不仔細就會出錯。缺乏分析判斷力的人,他可以研習經院哲學,因為這門學問最講究繁瑣辯證。不善於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案例,如此等等。這種種頭腦上的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