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不能明辨是非的領域,也就不存在我的權力。

——〔德〕歌德

誰不用腦子去思索,到頭來他除了感覺之外將一無所有。

——〔德〕歌德

隻有大膽地思辨而不是經驗的堆積,才能使我們進步。

——〔德〕愛因斯坦

驅逐無知

彌爾頓

適用作文主題

知識、學習、動物、植物。

沒有坎坷,不經曆苦難、非大喜大悲過的生活就如同一種動物的生活一樣,或是與一種把它的小巢築在很遠很深的森林裏的很高樹梢上的小鳥的生活一樣。它在那小天地裏安全地喂養著它的子女,它飛來飛去找著食物,而不用擔心獵人的陷阱,在清晨和黃昏,可以盡情地用它那甜美的歌喉歌唱。這就是無知者的“幸福生活”。人腦為什麼要想那麼多煩惱的事呢?好,你如以此為論據的話,那麼,我們將獻給無知以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女魔的酒杯,讓它脫掉人的畫皮,複原成動物形狀成為動物界中的一員。讓無知回到動物中去,動物肯定會拒絕接受這個沒有名氣的客人。

無論如何,很多動物還具有某種低級的推理能力或者出於一些很強的本能驅使,令它們可以從事一些高級的勞動或者發明一些東西。普魯塔克告訴我們,狗在追蹤獵物時表現出具有一些辨別的知識。如果它們碰巧遇上十字路口,它們會利用邏輯思維來判斷選擇道路。亞裏士多德指出,夜鶯以某種音樂規則對它們的子女進行教育。

許多動物都會為自己療傷。它們在醫學上教給人寶貴的知識。埃及的朱鷺教給我們瀉藥的價值,河馬教給我們放血的益處。對那些經常為我們預報風、雨、洪水到來或天氣好壞的動物,難道誰還會認為它們不會看天文現象嗎?鵝所表現出的謹慎和嚴格的品德令人驚歎!為了防止多嘴的危險,它含著卵石飛過金牛山。螞蟻給我們家庭理財觀念以啟示;我們的共和政體則得益於蜜蜂;而軍事科學承認仙鶴哨兵崗位製的練習以及在戰鬥中列成三角形隊列,此舉,使人類受益匪淺。動物是如此聰明,以至於不讓無知存在於它們的團體和社會中。它們將迫使無知到一個更低級的層次。那是怎樣的層次呢?是樹木和石頭嗎?如果無知與樹木和石頭為伍,為什麼就連樹木、灌木叢和整個森林都曾拔起它們的根匆忙去聽俄耳浦斯那優美的樂曲呢?它們也被賦予了不可思議的力量和神奇的預言才能。岩石也具有學習的天賦,它能夠聽懂詩句並做出反應。那麼,無知是否也被岩石和樹木驅趕走了呢?是的,無知被趕到比任何動物都低級,比岩石和石頭還低級,比任何自然物都低級的檔次。是否能允許無知到伊壁鳩魯的信徒們,著名的“根本不存在”那裏去找安息之地呢?不行,就是那裏也不允許。因為無知是比享樂主義還壞、還卑鄙、還討厭的東西。總而言之,無知一無是處,毫無價值。

心得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動物是無知的,甚至是愚昧的,但很多動物卻能給人類以智慧的啟迪。如朱鷺教給我們瀉藥的價值,河馬教給我們放血的益處,螞蟻給我們理財的啟示等等。既然動物都能驅逐無知,難道我們還能以無知為榮嗎?

名言格言

存在著兩種不同類型的無知:粗淺的無知出現在知識之前,而博學的無知則跟隨在知識之後。

——〔法〕蒙田

每一個人都清楚地看到自己所看的東西;但是沒有一個人對自己的無知抱恰如其分的懷疑態度,……

——〔法〕愛爾維修

無知是生命本身存在的必要條件。如果我們了解一切,我們將無法忍受片刻的生存。

——〔法〕法朗士

一個人越是無知,就越是接近一塊大理石或一塊木頭的好處,大理石和木頭是決不會犯錯誤也決不會犯罪的。

——〔德〕萊布尼茨

無知正是戀愛的主要特點和它的整個迷人處。

——〔德〕列夫·托爾斯泰

寫給家長的話

親愛的家長朋友:

古人曰:“聖賢由學而成,道德由學而進,才能由學而得”。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財富,教育好孩子就等於擁有了未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學習馬虎、作業拖拉;有的孩子上課不專心,東張西望;有的孩子作息無規律、學習無計劃;有的孩子學習中不愛動腦筋,依賴老師和家長……所有這些問題歸結起來都是學習習慣問題。學習習慣直接關係到孩子學習的好壞和人格的完善,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指導孩子製訂計劃,養成學習有計劃的習慣。

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同時還有勞動、文娛活動、體育活動、遊戲、交往以及與家人情感交流等內容。家長指導孩子訂計劃,應該包括德、智、體、生活體驗、社會實踐等各方麵的內容,學習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製訂學習計劃要發揮孩子的積極性和獨立性,家長不能包辦代替,但要提出指導性意見。要尊重孩子的權利,鼓勵孩子充分地參與,發揮他們的主人作用。這樣的學習計劃讓孩子們覺得,這是我盼望的,不是父母強製的。家長要督促孩子嚴格執行學習計劃,計劃可以調整,但不可以放棄。

二、幫助孩子“入境”、“入靜”,養成講求效益的習慣。

孩子在家裏要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學習時家庭環境盡量保持安靜,電視、電腦最好不開,如果在不同的房間,應把門關好,聲音調小。條件允許,每天能有一段時間全家人在一起共同學習、讀書、看報,必要時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這樣的家庭氛圍最能促進孩子專心學習。

三、指導孩子學習,養成獨立鑽研的學習習慣。

做作業是鞏固知識的主要方式。孩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既是掌握知識的需要,也是學習責任感的具體表現。有些孩子不願意下功夫自己做作業,要麼在學校抄襲同學的作業,要麼在家裏要家長替他解答、替他檢查,要麼幹脆不交作業,這樣的孩子是很難鞏固知識的。因此,作為家長不管孩子提出什麼理由和借口,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完成,決不允許拖到第二天。孩子有困難,家長隻能給予講解和啟發誘導,鼓勵他自己去克服困難,決不能越俎代庖。

四、引導孩子養成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

現在的孩子,遇到不理解的字詞,自己不查閱工具書而是問父母,這就形成了懶於動手的毛病。更不用說自己主動查閱資料了。所以這個習慣的養成,家長一定要重視。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說話的老師,在學習中,會使用工具書和資料的好處很多。除了一般的學習外,各門學科都有專門的工具書。家長要指導孩子多利用工具書。家長應給孩子做榜樣,不認識的字詞不能一帶而過或置之不理,應該主動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還可以跟孩子進行查字典、詞典比賽。

五、鼓勵孩子養成善於請教的習慣。

勤學好問是善思樂學的表現,現在的孩子,可能是太自信,也可能是環境的影響,主動請教問題的少之又少,沒有弄明白的問題,不去想辦法請教弄明白,而是拿同學的作業抄之了事,這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請教習慣造成的。作為家長要指導孩子隨時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向老師請教,向同學請教。向別人提出的問題,應該是自己通過努力不能解決的。而那些翻開書本就能解決的,最好自己解決。有些疑難問題,如果自己有嚐試性的研究後再去請教收獲會更大。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多鍛煉幾次孩子就會問了。

六、培養孩子適應老師的習慣。

有家長常反映這樣一個問題:“我的孩子剛熟悉適應了某個老師的教學,怎麼又要換老師,我的孩子會不會習慣喲。”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試想在現實生活中根本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個人的一輩子也不可能單純從事某一項工作,也不可能隻與親戚朋友交流,這就需要培養適應生存的能力。在學校一個學生同時麵對各學科教師,長短不齊、在所難免。一方麵我們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師的能力水平,適應學生;一方麵不能馬上把所有的老師都提高到一個適應學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學生也要適應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

七、指導孩子養成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整理錯題集是很多學生公認的好習慣。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簡單地詢問孩子的分數,認為每次考試分數達到了自己的要求孩子就能幹,沒有達到自己的意願就認為是孩子不聽講、不認真。而沒有去分析孩子的變化,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這樣孩子會感覺學習不是快樂而是累贅。所以,每次考試之後,無論孩子是90分、50分甚至30分都應該幫助孩子建立錯題庫,並弄懂出錯的原因,加以改正,孩子能從錯題中找到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知識點,研究一下提高的辦法,在以後的學習中不再出錯,這就是我們的成績。

以上幾種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建議,家長可聯係孩子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培養。能不能給孩子提出符合實際的合理要求,能不能認真地進行督促引導,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也是對家長教育意識和教育行為的一種考驗。一般說來,習慣可以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也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在有意識的訓練中來形成,不允許也不可能在無意識中自發地形成,這是學習習慣與一般習慣的根本區別。因為,相對於其它習慣而言,不良學習習慣形成以後,要改變它將是十分困難的,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最後我們借用拿破侖的一句名言來結束我們的交流話題: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事實表明,習慣左右了成敗,習慣改變人的一生,但願您的孩子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趣味小測試

測試你怎樣麵對壓力

在成功背後、壓力麵前,你最需要的是什麼?不妨做一做如下測試:如果本世紀最壯觀的流星雨將會來臨,你會選擇在哪裏看這場流星呢?

A:海邊

B:山上

C:草地上

D:屋頂

選擇A的人:對你來說,當生活中出現挫折或者失敗的時候,最好的安慰是愛情。所以,找到真心相愛的人,是你追求成功的同時必須要考慮的。

選擇B的人:你是一個很樂觀的人,相信再大的問題都會過去。對你來說,擁有能夠傾吐苦水的朋友是最重要的。

選擇C的人:你有些喜歡靠幻想來排解壓力和焦慮。你還需要自我成長、鍛煉自己應對現實和挫折的力量。

選擇D的人:你通常喜歡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的,比較容易出現人際問題。

學習哲理美文鏈接

寫作的藝術作者:林語堂

談話的藝術作者:林語堂

讀書之樂作者:羅蘭

讀書有秘訣嗎作者:鄧拓

學會寫一手好字作者:鄧拓

我在上海拜師作者:陳伯華

奎章閣看書作者:錢伯城

以書為友作者:賽繆爾·斯邁爾斯

書卷長留伴一生作者:安·莫洛亞

論音樂作者:羅曼·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