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以前的江湖,規模不大,爭鬥也不夠劇烈,那時候車馬不是很方便,一般的江湖,也就是幾個大城市之間的較量。
但到了民國時候,那就不一樣了。
民國時候,車船極其方便,各路好手,都會因為利益,彙聚到了一起,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流派。
偷、盜、千、土,各種行當,好手雲集。
除了這個……民國時候,軍閥並起,內憂外患,老百姓民不聊生。
在這個時候,很多人怎麼活下去?投靠江湖人士。
碼頭仔、袍哥、龍頭會,等等團體建立,一時間,江湖紛爭,魚龍混雜,也就因此而生。
馮春生說:許多民國時候的黑道、陰人團體,也都流傳至今了,當然,許多分支更是不說,就說民國時候的“洪門”,後來分成了幾股,在香港流傳了下來——對於這些黑道分支,雖然分開了數百年,但骨子裏極其團結,你於水以後要爭閩南陰行老大的位置,對這些東西,都得了然於心,不然,你可能不是死在高手的手上,而是死在了癟三、小混混、亡命之徒的手上。
我說道:這水這麼深呢?
“不深,怎麼叫江湖。”馮春生說道:別的不說,就說閩南本地的福清幫,那脈絡極深,像是一團老樹根,表麵看,腐朽了許多,但內在的生命力,卻一直都很旺盛。
我點點頭,說記下了。
“光記下不管用,得去摸索啊。”馮春生說完了這個,又說:咱們再說回萬遊學的事,這萬遊學估計是招惹了41號裁縫鋪的後人,我從兩點能夠推斷,第一點,就是他身上的旗袍樣式,第二點,就是那個“関”字。
馮春生說道:先說那旗袍樣式。
他跟我講,說我們在電視裏麵看到的那種旗袍——能夠完美襯托出女人曲線美的旗袍,就是從民國時候開始流行的。
早年間的旗袍——也就是清朝滿族人的旗袍,非常寬闊,也沒有衩口,鬆鬆垮垮的,更加沒有胸前的“圖形領口”,這一些特征,看一看清朝王室的旗袍照片,就能可見一斑。
到了民國時候,西方的思維,傳進了中國,當時,一些裁縫,開始領略到了“曲線美”,就開始進行了更加新式的裁剪。
把這旗袍的腰線,給收緊,臀部也給收緊,同時為了方便走路,也為了讓穿旗袍的女人,更加有千嬌百媚的模樣,所以開了衩口。
新式的旗袍出現後,袖口也開始裁剪,袖子越來越短,從長袖到九分袖,從九分袖子又到六分袖子,最後甚至還有無袖的旗袍出現。
於是,新的旗袍版型基本上定下來了……有時候是長袖,有時候是短袖,有時候是長衩,有時候是短衩,不一而足。
在當時的老上海,有一家裁縫鋪,叫41號裁縫鋪,專門裁剪“旗袍”,當時生意做得極其的好。
事實上,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家裁縫鋪,其實是做“壽衣”起家。
壽衣也叫死人衣,做這個的,有一些是陰人,裏頭養了一些奇怪的人,這些人叫“白夢裁縫”。
他們的任務,是在給大戶家的死者裁製衣服前,先去燒香拜祭,然後和死人同住三天,這三天,他們什麼都不做,就是睡覺、吃飯。
吃完飯睡覺,睡完覺吃飯,然後通過頎長的睡眠時間裏,通過夢境和死人溝通,溝通對方需要一些什麼樣款式的衣服,是要圓領還是要方領,袖子是要帶扣子的,還是不帶扣子的。
總之,白夢裁縫溝通結束了,才能繼續給死人做衣服。
這些壽衣裁縫,當時研發新的旗袍,也有先天的優勢。
為啥?
當時不像現在,哪來那麼多的模特?那時候民風保守嘛!但壽衣裁縫,卻可以不停的用死人的屍體來當模特,有豐富的裁剪經驗。
41號裁縫鋪的裁縫,裁出了老上海的第一件帶有領口鏤空圖案的旗袍,震驚了上海的服裝圈,從此揚名立萬,名聲越來越,也讓很多人,都忘記了他們的老本行,都是一群陰人。
馮春生說道:對了,水子,這萬遊學身上的那一件“人皮旗袍”,有個名字,叫“裹屍旗袍”——這旗袍,就是當年有幾個洋人,得罪了41號裁縫鋪的掌門——關有新,關有新才找手底下的“白夢裁縫”,折騰出來的“血腥”手段。
我問馮春生:那是怎麼一回事?
“嘿嘿。”馮春生跟我講起了曾經的事。
原來——在民國那會兒,41號裁縫鋪的掌門關有新,有個女兒,叫關穎玉,是個出挑的大美人。
有天,關穎玉去當時的一個酒館,陪朋友小酌,撞上了幾個來喝酒的法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