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話題 4.
畢升發明印刷術
北宋中期有個讀書人名叫畢升。在那時雕版印刷很盛行,就是在堅硬的木板或銅板上雕出凸起的反體文字,經刷墨、鋪紙、加壓後得到正寫文字的方法。
畢升家附近有個書坊。他經常看到書坊裏,刻了字的木板堆得像小山似的。書印完後,這些木板就當柴火燒了。他覺得非常可惜,於是心中萌發了改進雕版印刷的念頭。從此,畢升經常到書坊向工人學習印刷技術,還找來許多資料,進行比較、探索。
有一天,畢升正在刻一部書稿。他邊刻邊想:有很多字在文章中是經常出現的,可每次都要刻,太麻煩了,要是刻一次就能反複使用就好了。對!如果刻出來的字可以拆開,再自由組合,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想到這裏,畢升很興奮。但字怎麼才能拆開呢?拆開後又怎麼才能合攏印刷呢?如果把字一個一個的分別刻在一塊小木板上,也許能行。
於是,畢升立即動手,把整塊整塊的木板弄成一塊塊半寸見方的小木塊。然後,找出3000個常用的字,試著刻在小木板上。
他把每個單字都刻上好幾個,有些常用的單字像“之”、“也”等,都刻了20多個,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字刻完了。
怎樣才能把需要的字很快地挑出來呢?為了解決揀字難的問題,畢升考慮了很久。最後,他把這些字按音歸成十幾類,一個韻部一個類,同一類的放在一個盤子裏,每一類都按部首筆畫排出順序。
第二天,畢升拿著木活字走進書坊,談笑著請大家幫助他試驗一下木活字。
熱情的雕刻工們按畢升的要求,用鬆臘、蠟和紙灰敷在鐵板上,填進木活字,再放在火上烤。待鬆脂熔化後,用木板一壓,滿滿一框木活字就整齊地粘在一起了。
畢升把墨均勻地塗在木活字上,再把紙鋪上去,用刷子輕輕一刷。揭了下來,一張字跡清晰的印刷品呈現在大家麵前。但連印幾張後,字就變得模糊不清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木活字質地軟,容易吸水變形,印刷時受墨多了就要膨脹。
“怎樣才能找到一種既不吸水,又能雕刻成字的材料做活字呢?”畢升為尋找新的材料絞盡腦汁。
一天,畢升見妻子用瓦罐燒水,猛然想到:如果先用泥坯刻好字,再進窯燒,不就可以製成像瓦罐那樣不吸水的泥活字嗎?於是,他在家裏的後院搭起了一座小窯,又用膠泥製成許多半寸見方的“小土坯”,刻成5000多個字塊,然後點火燒窯,日夜守候。兩天後,一套不吸水、筆畫清晰、堅如牛角的泥活字終於製成了。
畢升把活字版拚好,試印了3000多張,每一張都清清楚楚,大家看了不禁拍手叫好。活字印刷終於試驗成功了!
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具有成本低、速度快、質量好的特點,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比歐洲金屬活字印刷整整早了400年。安徒生當演員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讀《賣火柴的小女孩》和《醜小鴨》嗎?知道它的作者嗎?對了!是丹麥童話家安徒生,可你還知道他差一點就當了歌唱家的經曆嗎?
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爸爸是個鞋匠,媽媽則給人家洗衣服來維持生計。爸爸喜歡各種書籍,在閑暇時便給兒子講故事。爸爸的故事常給兒子帶來光怪陸離的夢境,母親和鄰居老太太們也時常給他講述一些美麗的或可怕的傳說。這些故事大大豐富了安徒生的想象力。不久,父親病逝了,使本已不富裕的家境,更加貧困了。小安徒生隻好退學,為了貼補生活,他經常去幹些雜活,有一次劇院缺人手,安徒生就串演了一個馬車夫。他深愛上了這種職業。於是,在15歲時離開家,到當時丹麥歌劇的發源地,尋找機會。他所到之處人們都認為他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窮小子。可是安徒生卻有一股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強勁兒,他聽說有一位著名的意大利歌唱家正在這裏開一個晚會,於是他想盡一切辦法闖了進去大聲說:“請問哪位是西博尼先生,我要拜您為師,和您一樣成為一名歌唱家。”接下來竭盡全力為大家演唱了一首歌。歌唱家西博尼被他的追求和熱情感動了。同時感動了曾經是窮孩子的作曲家惠斯。西博尼答應收留安徒生做學生。他不敢相信眼前所發生的一切,饑餓、緊張、激動使他一下子昏倒在地。可是沒有多久,一場大病無情地毀壞了他的聲帶,再也無法引吭高歌了。於是他全身心撲到了劇本的寫作上,為以後成為童話作家作了鋪墊。愛讀書的少年
高爾基不滿10歲就到一個繪圖師家去當學徒,貧困剝奪了他上學的機會,可他卻千方百計地找書看。
白天,他幹著那些永遠幹不完的活,到了晚上,他就想把全部的空閑時間用來看書。可是主人卻不允許他讀書,高爾基隻好等主人一家全都睡覺後,再偷偷地到樓頂小屋裏去讀書。沒有燈,他就借著月光,並別出心裁地用一隻銅鍋把月光反射過來,這樣就可以看見書上的字了。在沒有月光的夜晚,他就爬上高高的木凳,在主人家供奉聖像的長明燈下,借著微弱的燈光看書。有時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有一次,高爾基由於白天太累了,夜裏讀書時竟睡著了。猛然間,耳邊響起了打罵聲。睜眼一看,女主人舉著書朝自己狠狠打來,高爾基任憑她打罵,兩眼緊盯著那本書,惟恐女主人把書撕掉。繪圖師也跑來厲聲責問高爾基:“你從哪偷來的書?”“我……我是從神父那裏借來的。”高爾基撒了個謊。繪圖師半信半疑的總算沒把書撕掉。以後,高爾基看書更謹慎了。醜小鴨變白天鵝
麥克斯韋是英國著名的數學家。10歲那年,他進了愛丁堡中學,由於他說話所帶的口音和衣服的破舊,受到了全班同學的嘲笑,並把他稱為“醜小鴨”。對此,麥克斯韋不予理睬,一頭埋進書中,專心致誌地學習。
在學校,他避開同學的冷嘲熱諷,常常躲在教室的角落裏,專心地解答數學題,放學回家後,才放開喉嚨朗讀英國著名的詩篇,認真努力地學習著,兩年後,麥克斯韋在學校舉行的數學、詩歌比賽中,一舉奪得雙冠,老師和同學們徹底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他以自己的勤奮和刻苦贏得了尊敬,從“醜小鴨”一下子變成了“白天鵝”。後來,他成為了傑出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學徒出身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