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話題 5.
童年的疑問
李四光是我國最有名的地質學家。他年輕的時候,外國的地質學家說我國的地下沒有石油,李四光不相信,經過多年的鑽研,認為我國一定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後來在他的理論指導下,終於發現了大慶油田。說起李四光刻苦鑽研的精神,就得從他小時候凡事愛追根問底的習慣說起。
李四光小時候,他家附近的平地上有一塊大石頭,幾乎有一座房子那麼大。有一次,李四光正和小夥伴繞著石頭捉迷藏,他突然停下了腳步,問小夥伴們:“咱們這兒附近也沒有山,平地裏怎麼會有這麼大的一塊石頭呢?”
一個小夥伴說:“誰知道呢,這石頭本來就在這裏嘛!”
第二天,他又去問老師,老師說:“我也不知道,從我小的時候就有這塊石頭了。不過,聽老人說,這塊石頭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上的流星落在地上,就變成石頭,人們叫它‘隕石’。”
“那怎麼才能證明這塊大石頭是隕石呢?”李四光追問道。
老師搖搖頭說:“這我也說不清楚了。”
這個童年的疑問一直在李四光的腦子裏盤旋著;30年後,李四光成了地質學家,他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這塊石頭是幾千萬年前地殼變動時期留下來的!
聰明的茅以升
茅以升從小學習成績非常好,數學成績更是名列前茅,他能不停頓地背出100多位的圓周率,驚人的記憶力讓老師都很佩服。
茅以升的家在秦淮河邊,每年的端午節都能看到秦淮河上熱鬧的劃龍船比賽。茅以升10歲那年的端午節前一天晚上,他和小夥伴們約好第二天去看龍船比賽。
不料,端午節的早上,茅以升忽然肚子疼,隻好在家裏聽著一陣陣的鑼鼓聲幹著急。傍晚,一位小夥伴到他家裏看他,茅以升就焦急地讓小夥伴講講白天的比賽。小夥伴說:“幸虧你今天沒去。你要是去了,說不定也會掉到河裏去!”
茅以升一聽,急忙問:“發生什麼事了?”“怎麼,你不知道嗎?今天秦淮河出事了,龍船比賽都取消了!”
茅以升這才知道,因為看賽龍船的人太多,大家都擠在橋上,結果橋被壓斷了,很多人都掉到了水裏,還淹死好幾個人呢。聽到這兒,茅以升堅定地說:“我長大了一定為大家建造結實的大橋!”
從此,茅以升更加刻苦學習,平時隻要有機會,他就注意觀察各種橋的結構,這為他後來成為出色的橋梁專家奠定了基礎。
神童作家
劉紹棠是我國著名的作家,從小就顯示出了超人的寫作才能。
1946年,劉紹棠10歲的時候,有一次上作文課,老師給學生們出了一個作文題目。別的學生都動手寫了,可劉紹棠還在讀課文。老師生氣地問:“劉紹棠,你怎麼不寫呀?”
劉紹棠說:“我覺得這個題目沒有意思。我不想寫。”老師生氣了,大聲地問:“那你想寫什麼?”劉紹棠回答:“我自己出的題目。”
“先別吹牛,你寫篇給我看看!”第二天,劉紹棠真的交來了一篇作文,這篇作文可真長啊,整整用去了五冊作文本!老師不相信地看了他一眼,翻開了作文本。在這篇作文裏,劉紹棠敘述了同學們一次郊遊的情景,文筆流暢,情文並茂,還引用了許多古詩。老師越讀越高興,讀著讀著讀出了聲,同學們也都聽得入了迷。後來,老師認為劉紹棠在文學方麵有發展前途,就有意識地培養他的寫作能力。
13歲那年,劉紹棠的處女作發表在《中國青年報》上。從此,少年劉紹棠陸續發表了很多小說,被人稱為“神童作家”。有意思的是,他的小說《青枝綠葉》還被當作範文收進了當時的語文課本,而那時的劉紹棠還沒畢業哩。看著老師在課堂上講解自己寫的文章,自己還得老老實實地聽課,劉紹棠偷著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