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話題 9.

胸懷大誌萬人敵的項羽

項羽(前232─前202),楚國貴族之後,名籍,字羽,又作子羽,下相(今江蘇省宿遷西南)人。 少時學書學劍皆不成,喜讀兵法,也不求甚解。他力能扛鼎,勇武過人,且年少就有雄心大誌。後為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首領,人稱楚霸王。

項羽出身於楚國舊貴族,祖父就是楚國著名的大將項燕。他的叔父項梁習知兵法,文武全才,因為殺了人,帶著侄子項羽逃到吳縣(今江蘇蘇州)躲避官府的追捕。

當時項羽還很小,不肯認真讀書。叔父項梁替他著急,對他說:

“你不好好讀書,將來怎麼能成就大事業呢?”

項羽不屑地笑道:“讀書有什麼用?隻不過記些古人的姓名罷了。我還不如學習劍殺敵呢!”

項梁沒有辦法,隻好讓他學劍。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項羽學劍又學不好。項梁大怒,氣得渾身發抖,拍案而起,將項羽叫到麵前,嚴厲地批評他。

然而項羽不慌不忙,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說:“叔父請不要生氣,聽聽我的是否有道理。我認為讀書隻不過記些古人的姓名,而學劍又隻能對付一個人,這些都不值得我去學習。我要學就學習那些能夠與萬人對敵的本領。”

聽了項羽的話,項梁手捋胡須思索了片刻,點點頭,說道:

“看來你胸有大誌,那我就教你學習兵法吧!學會了兵法就可以與萬人對敵了。”

項梁精通兵法,教授侄子盡心盡力,一心想讓項羽學好這項本領,將來好建功立來。項羽剛開始學習兵法,很感興趣,學習起來也比較認真。當他明白些大意後,就懈怠了,像讀書一樣不願意鑽研下去。

有一次,秦始皇巡遊會稽,路過浙江,項梁和項羽一同去觀看。

項羽指著趾高氣揚的秦始皇說:

‘哪個皇帝沒什麼了不起的,我可以取而代之。”

項梁嚇了一跳,趕忙捂住他的嘴,並向四下張望,見周圍的人都在專心觀看秦始皇的車隊,才低聲對項羽說:

“不許胡說八道,當心全族要殺頭啊!”

嘴上雖然這樣說,但項梁從內心對這個不學詩書的侄子又有了新的看法,覺得他不是一般的人。

項羽少年時,即身體魁梧,他身高八尺有餘,力能舉鼎,膽氣過人,吳中子弟都非常敬畏他。

不久,陳勝、吳廣在大澤起義,項梁和項羽在吳中起兵響應,力,入了楚懷王領導的楚軍隊伍。

有一次,項羽被作為副將,跟隨起義軍上將軍家義去救被秦軍圍困的巨鹿趙軍,但宋義卻駐兵巨鹿對岸四十六天,整日飲酒作樂,以致軍中糧草用盡,士兵凍死無數,很多人做了逃兵。

項羽看在眼裏,心如火燎,他勸說宋義立即發兵,宋義卻斷然拒絕,他說:

“秦國同巨鹿趙軍交手,我們正好坐山觀虎鬥,如果秦勝,必會很疲憊,我們再去攻打,不費吹灰之力;如果秦軍打不贏,也將損失慘重,我們就可以趁機直取秦都鹹陽,豈不是以逸待勞?”

項羽嚴厲駁斥說:“楚人和趙人合力攻秦,情同手足,現秦國攻巨鹿已很久,趙人正以死相持,等我們去營救。”

宋義不聽,還大罵項羽以下犯上。項羽一怒之下,拔劍斬下宋義的人頭。

項羽把將領們召集起來,說出自己殺死宋義的原因,將士們也早對宋義不滿,於是擁項羽為將軍。

項羽立即鼓舞士氣,趁士氣高昂之時,率軍渡過漳水,並吩咐全軍將士燒毀營房,砸碎軍鍋,鑿沉渡船。他登高大呼:

“諸位將士,如今釜已破、舟已沉,我們無退路,要想活命,唯有死拚。秦營有的是山珍美味等著我們去享用。打不敗秦軍,誓不回楚!”

他一聲令下,並一馬當先,率軍衝向敵陣,楚將士奮力殺敵,勇猛無比,喊聲震天,秦軍節節敗退。

這時,巨鹿的趙軍也趁勢殺出,秦軍大敗而逃。

從此項羽威名大振。

小夥計秦越人苦學醫術

秦越人,戰國時期渤海郡莫州(今河北任丘)人,戰國時期著名的醫生,他精通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尤其對脈診和針炙有更深的研究,當時被人們稱為“神醫”,死後留下一部《難經》,對後世醫學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