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石田裏的曳親給羅盛教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崔瑩和他的弟弟及其他少年抬著,烈士遺體朝墓地走去,全村男女老幼緊跟其後。人們迎著呼嘯的寒風,端著供品,肅穆地向佛體洞山走去。
為了紀念這位英雄,朝鮮人民將石田裏改名為羅盛教村,把泥櫟河改名為羅盛教河,掩埋他的佛體洞山,改為羅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羅盛教紀念碑”和“羅盛教紀念亭”。
1952年2月,誌願軍領導機關為羅盛教烈士追記特等功,並授予“一級模範”稱號。1953年6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一級國旗勳章和一級戰士榮譽勳章。
願乘長風破萬裏浪
南北朝的時候,有個叫宗愨的孩子,從小就有遠大的抱負。一次,老師問他有什麼誌向,小宗愨響亮地回答:“願乘長風破萬裏浪。”他的這句話後來成為流傳千古的名言。
當時社會風氣萎靡不振,都輕視練武的人。宗愨卻認為要成就大事,除了讀書外,還要有好的武功,這樣才能報效國家。於是,除了讀書,他每天清晨公雞叫第一遍的時候就起床苦練武功,學習兵法,家裏人都嘲笑他是“粗人”。後來,一次意外讓他們改變了對宗愨的看法。宗愨14歲時,哥哥宗泌結婚。正當全家人熱熱鬧鬧辦喜事的時候,突然闖進來十幾個手執刀槍的強盜!宗愨的哥哥、弟弟和家人都嚇得說不出話來。危急之時,宗愨大喝一聲:“不得無禮!”說著,取出兵器同強盜搏鬥起來。
因為堅持練習武功,小宗愨招數純熟,力氣驚人,強盜與他打了半天,也占不到半點便宜,反而被宗愨打得鼻青臉腫。宗愨一邊和強盜搏鬥,一邊大聲讓哥哥去請救兵。強盜們很害怕,就趕緊逃走了。
從此以後,全家人都支持他一邊讀書一邊習武,再也不叫他“粗人”了。宗愨長大以後,成了曆史上有名的將軍。
名將少年時
李遠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周的著名將領,從小就喜歡研讀兵書,練習武藝。
李遠常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兩軍打仗的遊戲,孩子們分成兩個部隊,他的角色就是指揮“大軍”和對方作戰。他指揮時,“大軍”的進攻和防守都很有章法,不是把對方打得落荒而逃,就是讓對方不敢進攻。原來,李遠把從兵書上學到的陣法都用在了遊戲上。
有一天,郡太守路過一個村子,發現一群孩子正在玩打仗的遊戲,其中一方的“將軍”更是引人注目,無論是呼喊口令,還是指揮“大軍”布陣、進攻、退守,都很有章法。郡太守就派人去叫李遠,想問他幾句話。孩子們看見真的士兵走過來,就一哄而散,隻有李遠一個人沒有動。
士兵把李遠帶到郡太守麵前,郡太守就說他想再看一遍遊戲。李遠對著遠處的孩子大聲喊道:
“集合,聽我的號令!”
孩子們馬上都跑了回來。李遠布好“軍陣”,然後就指揮“大軍”衝鋒。郡太守驚奇地發現,這次的氣勢比剛才看到的更雄壯了。郡太守看完,感歎地說:
“這個小孩子真了不起啊!長大以後一定是一個將才。”
蔡鍔討風箏
蔡鍔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愛國將領,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善於隨機應變。有一次,蔡鍔和幾個小夥伴放風箏,風箏線忽然斷了,風箏就隨風飄進了太守的府裏。蔡鍔帶著小夥伴們想進去找回風箏,卻被看門的攔住了,於是,雙方就吵了起來。
太守正在裏麵休息,聽到吵鬧聲就起來了。到門口一看,見是一群孩子,心中很不高興,就斥責孩子們貪玩,不好好讀書。蔡鍔說:“孔聖人(孔子,我國著名教育家)還教學生們騎馬射箭呢,我們放風箏有什麼不對的?”
太守暗暗吃驚蔡鍔的聰明,就讓蔡鍔和他對對子,對好了就把風箏還給他。太守出的上聯是:童子六七人,無如爾狡。意思是說:這群孩子當中,你最狡猾。小蔡鍔知道這是太守在奚落自己,立即對答道:
太守二三十,惟有公貪。
意思是說:幾十個太守當中,隻有你貪財!太守聽了怒道:“你怎麼敢說我貪!”蔡鍔說:“一個風箏都看在眼裏,這還不是貪?”太守哭笑不得地說:“要是我把風箏還給你呢?”蔡鍔說:“那我就把‘貪’字改作‘廉’字。”
太守見蔡鍔機智伶俐,不好對付,就趕緊命人把風箏還給了蔡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