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趙孟頫強調的古意,並不是十足冷靜矜持地複刻古人的風格,而是從古畫中吸取古人寫真實山水人物的精神,再創造出新的作風,拿趙孟頫最出色的山水畫來說,他不斷進行著實驗,有從早期的《幼輿丘壑圖》,到技藝已成熟的《鵲華秋色》,直到晚年所作的《水村圖》;從六朝到唐五代的傳統中,創出了一種新的風格,以《水村圖》為代表,影響到元代晚期的畫家,並開了明清畫的先河。”燕雀說著緩緩抬頭。
總算有人跳價了,直接加了100萬,聽聲音是個中年女人。
“老大,我們要不要喊價?”韋小寶問道,磨掌擦拳蠢蠢欲試。
“不著急!”燕雀搖頭繼續道:“《幼輿丘壑圖》是趙孟頫傳世山水畫中最早的一幅,這幅畫表現出明顯的魏晉風格,地麵與樹木沿著中景橫陳,和畫幅平行,前有溪流分布在前景,向畫幅左右兩端延伸流向遠方,謝鯤坐在河岸的一張席子上,凝視著河水,有表現他效法古人的意向和興趣;《鵲華秋色》則展現了他創作中截然不同的另一個麵向;他這裏的描,超出了時空限製的能力,依照自己選擇和組合的能力,把自然變而為趣味盎然的畫題。
除了排拒南宋繪畫追求圖像描摹精準的積弊,這幅畫的開創意義也在於它所引進的塑造物形的新方法;複古畫風中的青綠山水使用勾勒填彩,宋人山水畫裏善用漸層暈染法來描繪輪廓,趙孟頫顯然尋找到了新的方式:元朝人使用淡幹墨側筆畫出,一方麵畫出體積感,同時顯得筆力自然瀟灑。
他中年所作的《水村圖》則更代表了元畫的風格,這幅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名畫曆來為元、明文人畫家所珍視,它同樣也歸入了《石渠寶笈》目錄之列。這幅畫尤為典型地體現了他‘書畫同源’的藝術理論,到後來,他的‘古意’說和畫風,幾乎影響了元代的整個畫壇。”
“牛呀!那他的豈不是很有錢?”尤柒問道。
“你傻啊,沒聽老大說那小子除了在皇帝老兒麵前,誰也不待見他嗎,他的畫當時應該賣不了幾個錢,最多隻是當成興趣,自娛自樂還差不多,對吧老大?”韋小寶不懂,倒是不笨。
“我看他的畫,也就他快死了的前十年才有點人氣。”安子陽附和道。
“他死之前除了那種真正慧眼識人的,或者朋友,基本上沒什麼人買他的賬,即使是兩幅宮中精品《洛神賦卷》與《行書千字文》,當時都沒人在意,他死後被封魏國公之後才慢慢被人重視,《元史》有記載,裏麵的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
作為宋朝宗室成員,趙孟頫最早學習書法的對象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後他開始學習魏晉,在他的作品中,巧妙汲取精華的靈氣已表現得十分明顯,趙孟頫有幅《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卷》,是他早期的作品,能看出明顯的魏碑風格,橫以方頭起筆,以如利斧般鋒利的捺來收筆,但他同時也摒棄了魏碑中常見的刀痕氣,用自身流利婉轉的運筆風格化解了魏碑中的生硬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