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宇宙之謎與奧秘 二、宇宙的奧秘探索 2.
5太陽對地球有哪些影響
誰都知道太陽對地球氣候的影響是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同時又繞自身極軸自轉而造成的,但太陽對地球的其他影響你知道嗎?
19世紀時,著名天文學家赫歇爾指出地球雨量多少與太陽黑子有關。異常的降水或天氣冷暖都與太陽黑子活動周期有關。
近年,科學家瑪莎·亞當斯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太陽是引發地震的原因。她指出,當太陽產生耀斑時,溫度高達2000萬度,爆發能量相當於百萬噸級的氫彈。耀斑發射輻射能,電磁場攜帶高能粒子衝擊地球,會使地殼的許多岩石產生受壓放電和伸縮現象,使積聚著巨大能力的斷層發生共振,導致地殼板塊發生斷裂、錯動或滑移,引發地震。但瑪莎的觀點還沒有足夠的統計資料加以證明。
太陽活動除了影響地球生物節律變化外,有人指出,它還對人類的創造活動有著極大的影響。蘇聯科學家伊德利斯曾指出,牛頓、庫侖、法拉第等著名科學家一生有很多重要發現和發明,如果把他們的活動列表,就會發現一個周期,大小恰為111年,基本上和太陽活動周期等同。有些人還列出一些藝術家的創造活動,如著名音樂家肖邦的兩首鋼琴協奏曲、門德爾鬆的《蘇格蘭交響曲》、貝裏尼的《諾勻瑪》和《夢遊者》等作品都是在1829~1830年間完成的,而1830年正是太陽活動高峰期。
針對上述奇妙現象,一些科學家解釋說,強烈的太陽活動對人的神經係統有影響,這是因為它影響地球的磁場而造成的。也有人認為,地球的土壤和岩石內存在一些放射性元素氡,它對人的影響很大。當太陽活動劇烈時,特別是耀斑的爆發常使大氣中放射性的氡含量增加,激發了人的創造力。但這種猜測受到許多人的懷疑。
太陽對地球、對人類到底有哪些方麵的影響,影響到什麼程度,至今還無法解答,有待科學的進一步研究,一旦研究成功,將會給人類帶來許多方便。
6太陽有伴星嗎
有的恒星看上去是一顆星,但用望遠鏡觀察,它卻是兩顆互相吸引,互相繞轉的星,就像兩個在一起的“夥伴”一樣。太陽這顆恒星有沒有“夥伴”呢?假如太陽真有一個“夥伴”,即伴星,那麼人類就可以解釋過去出現的一些現象,然後再想方設法防止今後可能出現的大災難。
197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地質學家沃爾特送給他父親阿爾瓦雷斯一塊6500萬年前的石頭,它與恐龍滅絕的年代相同。阿爾瓦雷斯是個物理學家,他的擴散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獎。他對這塊古老的石頭分析後發現,其中含有豐富的銥。銥是天外的“來客”,地球上並不存在這種元素,因此他提出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理論。他經過計算推斷,6500萬年前,有一顆直徑為10千米的小行星和地球發生撞擊,揚起的塵埃彌漫著整個天空。在此後的3~5年間,地球陷入了一片黑暗,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造成植物和動物群的大片死亡,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從而使恐龍走向了滅絕。阿爾瓦雷斯的這一理論提出不久,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戴維·芬普和約翰·塞普科斯基研究了古生物滅絕的年代,發現古生物滅絕是有周期性的,平均每2600萬年發生1次。在過去的1億年中,即9100萬年前,6500萬年前,3800萬年前,1200萬年前,都發生過大突變和大滅絕,每次突變有75%的生物絕滅。
在這個基礎上,阿爾瓦雷斯的學生馬勒提出了伴星假說,即太陽有一位“夥伴”。這位“夥伴”的軌道周期,恰好是2600萬年。伴星質量很大,當它一接近太陽係外星的彗星群時,就擾亂了彗群的正常運行,產生彗星雨。有些彗星撞擊了地球,造成地球上的災難和生物大滅絕。馬勒的學說提出後,科學家們經過進一步研究認為:如果太陽有伴星,那麼這顆伴星便是一顆密度很大的白矮星。它沒有熱,沒有光,體積很小,質量卻大得驚人,它悄無聲息地在太空中繞太陽運行,因而人類很難發現它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