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交換俘虜 黃巾起義(2 / 2)

李母雙目淚如雨下嘴裏連連道:“好,好,快,地上涼,都快起來!”

就這樣,李陽白天在軍營訓練士卒,晚上有兩個漂亮的新娘陪伴,李陽總覺得來回跑麻煩,索信三人就搬到了一個屋子裏!

李陽在這裏逍遙無比,但是就在洛陽,一件改變大漢四百餘年基業的導火索,從此點燃!

太平教張角派了馬元義聯絡朝廷內的十常侍(包括封諝、徐奉,其實張讓等人也與張角有聯絡的),並且洛陽內也有大批信徒,準備好內外俱起。如果起義計劃成功的話,朝廷內會有政變,同時洛陽城內兵變,而且同時洛陽城外還被包圍,朝廷不會有任何準備,官軍也一時很難調動。想象一下這種狀況吧!三層夾擊,洛陽想不失守也難。

如果計劃成功的話,就可以以極快的速度攻占洛陽、廢掉皇帝。不過要讓全天下的百姓都服他,還要製造輿論,所以張角便傳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並且讓信徒們州郡官府、尤其是洛陽的大門上寫“甲子”二字,暗示大家,甲子年甲子日起來的那支部隊,是可以建立一個全新的政權的部隊。

張角似乎是意識到自己的農民部隊恐怕不能和漢朝正規軍打持久戰,因此他的計劃幾乎全靠洛陽這一擊。大方渠帥馬元義被選為這名使者,聯絡朝廷內應。然而因為唐周的告密,馬元義遇害,洛陽教徒遭到屠殺。洛陽起義計劃也就此泡湯,馬元義也被車裂處死!

在起義前一個月,因為唐周的告密,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的信徒,株連上千人,並且下令追捕張角。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2月發難,史稱黃巾起義或黃巾之亂。因為起義者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他們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朝廷震驚。

漢靈帝見太平道如此厲害,慌忙於3月戊申日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又自函穀關、大穀、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如劉備就受到商人張世平、蘇雙資助組織起義軍投靠校尉鄒靖討賊立功。

皇甫嵩上諫要求解除黨禁,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提升士氣,而呂彊又對靈帝上言:“黨錮久積,若與黃巾合謀,悔之無救。(黨錮之禍積怨日久,若果與黃巾合謀,恐怕已經無救了。)”漢靈帝接納提案,在壬子日大赦黨人,發還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馬、弩,推舉眾將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麵試。

而另一方麵又發精兵鎮壓各地亂事:盧植領副將宗員率北軍五校士負責北方戰線,與張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雋各領一軍,控製五校、三河騎士及剛募來的精兵勇士共四萬多人,討伐穎川一帶的黃巾軍,朱雋又又上表召募下邳的孫堅為佐軍司馬,帶同鄉裏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發與朱雋軍連軍。庚子日,張曼成攻殺南陽郡守褚貢,響應張角。

隨後,剿賊檄文傳達各地,從此引起了一個曆史牛逼任務暫露頭角的機會!

剿賊檄文發到涿郡,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圍在榜文的旁邊,看完後搖頭歎息了一聲!

此人正是劉備,身後的張飛用獅吼般的大嗓門道:“大丈夫要麼就去殺賊建功,要嗎就呆在家裏過安逸的日子,大哥何故要歎息?”

旁邊的關羽道:“就是,莫不如我們去從軍,也好建功立業,以我們兄弟的武藝,一定可以創出一番名頭!”

劉備道:“二弟三弟,到別人手下就算你建功再多,都會成為別人出人頭地的墊腳石,唯獨自己招募鄉勇,才是最好的辦法,可是大哥隻是靠賣草鞋為生,根本就沒有錢財招募鄉勇!”說完“嗚嗚嗚”哭了起來!

旁邊的張飛一聽,立馬道:“大哥,為這事早說啊!就是變賣家產,俺張飛也要助大哥一臂之力!”兄弟三人對視一眼,將雙手都緊緊地握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