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魏延,李陽也查過許多關於此人的資料,五虎上將中,普遍的排列順序是:關,張,趙,馬,黃。可能有人會說,趙雲應該是第一位的,但沒辦法,誰讓關張是劉備結拜弟兄呢。卻從未有人說過“魏延”怎麼怎麼樣,魏延竟不在其中。
盡管關羽喜歡讀書,但關羽隻能算是有些軍事才能的“武夫”。
張飛不必多說,除了一身蠻力,沒什麼特別之處,他的做事風格能頭腦在五虎將中應排最後。
趙雲深的我們的喜愛,當然也是劉備,諸葛亮最愛的虎將。他智勇雙全,曹操對其也是深愛有佳。而且趙雲忠心最佳,尤其對諸葛亮是言聽計從。趙雲在軍事謀略方麵應該在除魏延的其他3人之上。
馬超,屬於張飛類型,謀略稍好與張飛。但被諸葛亮平地西川後,馬超打了幾個大戰役後就因為生病而英年早逝。
魏延,在群雄逐鹿期間,因為當時魏延是“自由人”,所以今天投靠這個,明天投靠那個,給人印象不好,但劉備知道他一名全才,欲收留時,諸葛亮卻勸劉備不收此人,說“此人終有一天會背叛主公”。
諸葛亮的擔憂是建立在別人的流言基礎上,與現在的“事實求是”不同。魏延的性情:對於不看重他的主公,他會立刻離去,魏延始終想投靠曹操,但機會就是不出現。眼看跟隨自己的部將紛紛離去,魏延才不得以亂投靠。幾經周折後,他終於能麵見劉備,他想一心為劉備賣命,因為世上人都說劉備最厚道。劉備真正聽從的是諸葛亮,諸葛亮才是掌握軍事大權的人,亮使用未給魏延重要任務,兩人的爭鬥從一魏延剛來就已經開始了。
平定西南孟獲的戰役中,魏延幾次獻計,均被做事保守的諸葛亮否決。
六出祁山,蜀國已基本無大將,魏延是軍中資曆最老的,但他說的話一點應有的威力都沒有。諸葛亮把薑維作為自己的心腹,繼續排擠魏延,魏延的計策一律被他看做是冒險的,不理智的,不妥當的。正是因為諸葛亮的過於“穩健”保守,才導致其最後的失敗。
諸葛亮死後,魏延心存多年的積怨一下爆發,導致燒毀棧道,欲獨自出山,征討魏國。卻被早已部下陷阱的諸葛亮害死,馬岱斬下其首。魏延落了個謀反的罪名,成為了千古罪人。
看著眼前的魏延,李陽戰馬都不會讓那樣的悲劇發生在這樣一個有勇有謀的人身上!
兩人感覺到李陽對自己的信任,最主要他們感覺到自己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伯樂,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雖說是雁門已經取消了跪拜禮,但是作為在這種古代禮儀熏陶下長大的兩人,直接跪倒在地,七尺高的漢子,居然眼中淚光閃閃,對著李陽一抱拳道:“主公放心,卑職絕對不會辱沒了對我等的信任!”
李陽連忙扶起兩人道:“快快請起,除了在正是場合下,我們都是兄弟,同袍,不用搞得這麼隆重!”
不說別的,就李陽說他們是李陽的兄弟,同袍,兩人的忠誠度再次的直線上升!
而坐在一旁的劉備,對於李陽收買人心的招數也是佩服不已,心道:“看來下去以後還是要好好學學李陽的這一手啊!”
這時,李陽問道:“本來我還想去尋訪兩位,不知你們是怎麼到了我雁門的?”
一聽李陽準備去尋訪自己,難道我們名氣有這麼大嗎?還是主公未卜先知?
想歸想,兩人還是再次抱拳道:“卑職是帶著母親躲避黃巾之亂,來到了雁門,覺得自己要是種地實在是有些不甘心,,聽說在雁門的軍中,不論出身,就投了軍!”
魏延也是一抱拳道:“卑職和漢升將軍要好,是他寫來一封信,說在雁門隻要有足夠的實力,就會有發展的平台,所以就帶著家眷來了,再說,卑職也早就聽說過主公的英雄事跡,早就心生向往!”
對於兩人的解釋,李陽也終於明白了兩人是怎麼來雁門的原因!
看著眼前的太史慈,魏延,劉關張,李陽心道:“實力還是太弱啊,要是招夠十五萬士卒,各級的將領實在太少,這劉關張雖說也參加了比試,但是以劉備的為人,卻是不得不防啊!想哪徐州的陶謙,荊州的劉表,那個是平安的,其後人又有幾人見過活的安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