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記憶碎片》:巧奪天工的人生底牌(1 / 1)

9.《記憶碎片》:巧奪天工的人生底牌

2012十部不得不看的驚悚電影賞析

(編輯/懌城)

這是一部超高智商的電影,當故事展開,你就會被它深深吸引並被它引領踏上一條荊棘與玫瑰叢生之路。這好比人生,上路了,就沒法停下來。《記憶碎片》確實具有這樣的魔力!本片堪稱“敘事學”的經典案例。“敘事學”關注的是文本的“語言”和“結構”。本片在“電影語言”方麵,本片鏡頭的使用從容幹練、音畫相生、言簡意賅,而在“電影結構”方麵則堪稱鬼斧神工的曠世奇葩!

讓我們先來看本片的主人公“藍德”,他患有一種短暫失憶症,就是幾分鍾之內的事回頭就會被遺忘,因此他必須不斷用“一分鍾快照”拍攝下接觸的人和事物,並在相片上做好標記,才能夠生活。本片講述的是他為妻複仇的曲折故事。

讓我們再來把本片複雜的結構理清。故事一開篇的“時光倒流”的鏡頭,就是在暗示觀眾們這是一部“從後往前”的電影。整個故事被作者分割成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前傳”,一部分是“後傳”。

“前傳”的內容是:“藍德”的妻子“遇害”,他找到凶手“John G”並成功複仇,可是“忘記”了“自己已經幹掉了凶手”。後來他被“泰迪”利用,不斷地通過電話向“泰迪”傾訴自己“潛意識裏的故事”。再後來,他被“泰迪”利用“幹掉吉米”, 再後來他把“泰迪”編成了“John G”,不過他又把這件事給遺忘了。

在這裏有必要簡單地解釋一下這個“潛意識裏的故事”。事實上這個“故事”中的老頭正是“藍德”的在自我意識中自己的化身,老太太便是他妻子的化身——而且他們都是給患有糖尿病的妻子注射胰島素致死——這個正好符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具體理論可參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隻不過是“藍德”自己在潛意識裏“逃避”這個事實,而“化妝”成了“別人的故事”。請注意,這段內容並不是簡單地為了讓全片更複雜而刻意加入的部分,而是更用力地加劇了“藍德”人生的荒謬與無解——他是元凶,而他生存的意義卻是在緝拿其他他所認定的凶手!

“後傳”的內容是,“藍德”把“泰迪”編成了“John G”後,層層深入地追查,一步步走向“成功”——直至把“泰迪”幹掉!

在本片中,“前傳”的內容由黑白色的影像呈現出來,“後傳”則是全彩色的。“前傳”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正向講述,而“後傳”則是按照“時間的後先”逆向講述,作者又把“前傳”和“後傳”分別截成若幹段後平行地對接在一起,方才形成本片這個天才結構!

在開篇處“藍德”槍殺“泰迪”是“後傳”的開頭。結尾處畫麵又黑白轉化成彩色,是“後傳”的開頭——交代了他是如何把“泰迪”編成了“John G”!

《記憶碎片》用它精彩絕倫的敘事技巧,天衣無縫的神奇結構為我們講述的這則故事,事實上並不是簡簡單單地懸疑故事,而是深刻透頂地揭示了我們人類人生的真實狀況——

無論在哪一刻,我們的人生永遠可以被分成“過去”和“未來”兩個部分。“過去”的部分對應片中的“黑白”部分,主觀體驗上完全由我們的“記憶”構成——如果沒有“記憶”,即使真的經曆過,又對我們有何意義?,而“未來”的部分則是片中的“彩色”部分,是可以由我們自己的選擇來構建的——這類似薩特所言“人生就是選擇”。

更為深刻的是,“藍德”把“泰迪”編成了“John G”,並非是對道德倫理的質疑,而是如果不這樣,“藍德”的人生將徹底失去方向與意義——其實人們都是通過自己來賦予自己人生的方向與意義!

在這樣的角度上來反觀《記憶碎片》,其實就是一張巧奪天工的人生底牌!

摘自《時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