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天樂和武彥祖帶著一萬八千近衛軍騎兵調轉槍頭,直撲大同府。一萬八千近衛兵騎兵合力進攻大同府西城門。孟逢春也帶著兩千近衛軍炮兵來到了大同府南城門前,開始下令炮擊南門外的敵軍。
潰逃的脖晏廡部和被孟逢春炮擊之後崩盤的第二梯隊,在統領的極力安撫下,終於重新組織起來。兩部人看到火光中天的大營,也不管尋找逃走的戰馬了,徒步向大營跑去。
和王爾對壘的左岩本部,雖然馬匹受驚跑散,可是士兵卻仍然聚在一起,漸漸的,左岩本部的人,從最初的震驚之中恢複過來,開始用弓箭回擊近衛軍。就在這時候,左岩也看到了大營冒起的火光。左岩心中大驚,明白這是中了王爾的計了,脖晏廡的那四萬兵馬潰敗他是看見了的,估計第二梯隊的四萬人也好不到哪去。圍困大同的六萬人有不能動。大營又不能不管,要知道,大營裏麵可是又不少草料的,雖然這些草料是用來喂馬的,可是隻要草原人的馬有東西吃,那草原人就不會被餓死。
這個時候其他人都是靠不上的,隻能靠自己了。左岩當即下令,留下五千人拖住王爾和其兩萬多的近衛軍步兵,剩下的人全部都火速回援大營。
留在大同府內的楊三信和大同守備將軍二人將大同府內僅剩不多的兵力集合到了一起,加上征兆的民夫,湊成了兩隻一萬人的隊伍,分別從西,南兩個城門出擊,和城外的近衛軍騎兵,炮兵合擊主演左岩留下封鎖大同的敵軍。
王爾麵對抱著必死之心的,留下來拖住王爾的五千敵軍一下子找不到應對的方法了。倒不是不能短兵相接,隻是近衛軍為了之前的埋伏,沒有攜帶什麼盾牌,穿戴什麼鎧甲。武器帶的不過是槍械,彈藥和一把腰刀。要是真的打白刃戰的話,那死傷絕對不輕。
本來就隻有五萬的近衛軍,哪怕是是一個王爾心裏都舍不得。則五萬近衛軍一年之後可就是五十萬人,十年之後可就能讓大軍所有的軍隊煥然一新!
不打了,反正自己這部分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剩下的就看顧天樂,武彥祖,孟逢春,楊三信四人的了。王爾決定之後,便開始帶著近衛軍慢慢的向後退。
看到近衛軍後退,留下來送死的五千敵軍一下子摸不著頭腦了,他們不知道現在該怎麼辦,是回去呢,還是去追擊王爾。或者這不過是王爾舍下的另一條詭計?
當斷後的五千敵軍確定王爾真的退卻了,那種原本必死,可是卻沒有死的心情讓很多草原兒郎哭了出來。
王爾這次的計劃,唯一需要硬拚的地方,就是大同府外了。這讓原本就兵力不足的大同府更是雪上加霜,西城門還好一些,畢竟城外合圍的是近衛軍的主力騎兵,南城門除了開頭一輪炮擊讓原本騎在馬上的敵軍掉下來之外,再也得不到別的幫助了。
所以大同守備將軍趙越和楊三信都在親自在南城外廝殺。
西城門外的戰事在顧天樂指揮著近衛軍重騎兵一輪衝擊之後便結束了,武彥祖帶領著五千槍騎兵和一萬弓騎兵開始向著南城門外馳援。而重騎兵則就地修整,隨時應付有可能反撲的敵軍。
血戰,一萬的大同守備軍在南城門外血戰,知道武彥祖帶著近衛軍趕到這才結束了戰鬥,雖然將城外的敵軍殺光,可是大同守備軍也折損了近六千人的兵力。倒不是大新軍隊戰力不行,而是這隻軍隊還混編著大量的大同民夫。沒有上過戰場的人第一次就遇到這麼硬的戰,還能贏下來,已經是相當的不錯了。
西南兩處城門打通之後,孟逢春便帶著兩千炮兵登上了大同城頭,兩千門跑開始布置在大同的四周城牆上。尤其是北城和東城,更是安置了幾門忠心雷公炮。並且開始不停的向還駐留在大同府東,北兩個城門的敵軍炮擊。
圍在大同之外的敵軍雖然誒近衛軍敲到兩一半,可是等到左岩的主力從大營被襲之中緩過來之後,可能麵臨著更加嚴峻的危險。
至於王爾,則帶領著近衛軍進三萬的步軍駐防近衛軍營地。這裏是補給要到,若是駐守,那左岩到時候把這裏一掐斷,那大同和近衛軍就再也得不到任何的補給了。
雖然大同之圍解了,可是戰事不過是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