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那時候隋朝內部已經內亂四起了,隋煬帝一心想當好皇帝,但是卻事事操之過急,搞的民間緩不過,要不然根本就沒有李世民什麼事。
說實話,李世民不過是隋煬帝楊廣的後效者。唐朝的東西很多都是繼承隋煬帝的。
楊廣雄才偉略,治國理念新穎,而且也知道什麼有利於民。對於一些將楊廣貶低到了極致的史書,當真隻能當成笑話看。別的不說,但是那京杭大運河最受用的人是誰?還不是百姓嗎?有些史書上說那京杭運河是楊廣為了一己私欲修建的。可是這一條連同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這幾條東西流動的大河連接起來,讓全國的運輸速率達到了極致。
朝鮮曆史上被隋朝打過,被日本幕府打過,被清朝打過。
隋朝就不說了,雖然表麵上贏了朝鮮,可是根本沒有什麼收益。日本無數次想要拿下朝鮮,不過就隻有兩次最有威脅。第一次豐臣秀吉組織的,朝鮮被剛剛統一全日本的豐臣秀吉打的喘不過來氣,後來大明朝廷出來幫小弟,一套組合拳把豐臣秀吉給打出了朝鮮半島。豐臣秀吉討伐朝鮮失敗了之後,每兩年就鬱悶而死了。第二次就是晚清的時候了,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利用優良的武器和高超的單兵作戰素質打下了朝鮮,並且打贏了為朝鮮出頭的俄國佬。當時朝鮮名義上的大哥大清雖然也派出了軍隊幫助朝鮮,不過完全就是打醬油去的,忽略不計。
至於清朝,在皇太極眾多兒子的帶領下,清軍勢如破竹,朝鮮冰封瓦解,雖然明朝出兵幫助朝鮮,不過卻幫了一個倒忙,把毛文龍這個牛逼的將領給幫到了清軍把一邊去了,在毛文龍的火炮的幫助下,朝鮮清朝是打下來了,可是清朝卻沒有把朝鮮一口氣吞掉,而是重新扶植了一個朝鮮王.........
這麼多的事例擺在麵前,說明高句麗不是那麼容易打下來的。之前王爾打算用第一軍第二軍去打高句麗,完全打算用槍炮將高句麗打趴下,然後再把一切反對勢力全部都殺掉。反正是棒子,殺起來也隻當是解氣。
不過為了解決巴蜀的威脅,所以巴蜀的守備將軍就得被放出去打高句麗。雖然人數有二十五萬,但是卻全都用的是冷兵器。王爾覺得這場戰爭贏絕對沒有問題。問題是到底是怎麼贏?慘勝?還是大勝?
王爾現在就害怕大新的軍隊一道朝鮮半島,高句麗王室便嚇的直接投降。這樣的話,不但李方炯還上不了位不說,而且還沒有消弱方大成的實力。
有什麼辦法能讓高句麗王室拚死一戰呢?
王爾摳破頭都想不出來。棒子和小鬼子不一樣。鬼子的武士道讓鬼子們不畏生死,隻為榮譽忠誠。可是棒子就是個狗仗人勢的瘋狗,沒人打他的時候,他叫囂的比誰都響,等到有人一來打他,那他就搖著尾巴添人家鞋底去了。
王爾估計這,高句麗很有可能跟他所想了的一樣,還沒有打過去,就投降了。
王爾把這個問題一說出來,所有人都笑了,尤其是孟逢春,笑的沒心沒肺的。“小二哥,.....那個啥,王爺,誰說人家要求投降咱們就要接受了啊?咱們照打咱們的不就得了!”
“對,王爺,這個問題上當真是多慮了!高句麗投不投降咱們都照打,就算是方大成那麵想要接受怕是也不可能了,他的大新護高句麗大將軍可是同李方炯簽訂的,李方炯不當上高句麗王,那這個大將軍他方大成就永遠當不上。所以,方大成到時候也絕對會把高句麗一口吞掉的!”
王爾一聽這話才想起來,媽的這個時代還沒有什麼人道主義,日內瓦公約,投降的軍隊可以不打什麼的。
“那這件事就這麼辦!給方大成下死命令,讓他的巴蜀守備軍三個月隻能必須開拔到大新同高句麗的邊界!同時下令讓山東水師遊曳於高句麗水域周圍,嚴防高句麗人從海上逃跑!咱們一定要逼著高句麗更方大成背水一戰!下令給鄭子丹,讓他去巴蜀接管巴蜀守備將軍一職!重新招募巴蜀守備軍,交趾一地也交給他!胡飛,從現在開始嚴密監視方大成,方大成一舉一動必須隨時彙報。”
“諾!”王爾的一眾手下都點頭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