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
小說/ 世界華文微型小說選
作者:於而凡(印尼)
於而凡,原名周福源。1956年生於印尼。祖籍廣東梅縣。萬隆Parahyangan大學建築係畢業。目前於雅加達開創建築設計室。創作有散文、詩歌、小說,出版有譯著。曾獲得蘇北文學節詩歌比賽第一獎、金鷹杯短篇小說優異獎等多項獎。
他已經好幾天沒睡好。越近判決日,心越不寧。明天就要判決,他卻還沒有做出決定。
這案子審判半年了,半年裏他就是在煎熬中度日。他心裏很清楚,按理他應該判被告謀殺罪,給予重罰,不是死罪也是無期徒刑。可是,這被告不是別人,而是棉蘭旺伯的小兒子少雄啊!
他不會忘記,當年旺伯是怎樣對他一家伸出無私的援手的。在家裏發生困難時,旺伯總會出麵幫忙。父親在法院敗訴導致生意破產,是旺伯幫父親還清債務,當父親重病需要動手術時,是旺伯掏腰包解決。最後,連他去首都上大學讀法律的學費也靠旺伯支持。他還記得,父親臨終時對他的叮嚀:“我們家欠旺伯的恩情大多無法償還,以後他們家有難,你定要盡心竭力幫忙。”
現在旺伯的兒子有難,他怎能撒手不救?救不救的問題先不說,可起碼也不能當一名劊子手,把少雄判下重刑推進地獄裏!少雄的哥哥少勇在信中說:“我教不好弟弟,讓他在雅加達闖大禍,是愧對爸爸。爸爸在世時,對你的期望很大,我相信你定能不負所望,助我們一家渡過難關,讓他在天之靈也得以安息。”少勇是聰明人,知道他一經手負責少雄的案子,就不可跟被告的家屬有任何接觸。為了避諱,少勇這信是托人偷偷交給他的。
他遠在棉蘭的老媽打過電話:“孩子,做人哪,千萬別忘恩,旺伯對你對我們全家恩重如山,這是你回報他們家的時候了。”
麵對這一切,他曾有過減輕少雄刑罰的想法。可是幾個月來見證判案過程,他無法不動搖初衷。他看到了那絕望的寡婦——死者的母親!丈夫年紀輕輕就去世,多年來她自己一人把獨子養大,終於苦盡甘來,挨到兒子學成就業了。誰知為了兒女情事,兒子卻慘遭殺身之禍。你能想象她有多麼苦痛?在法庭上,他看過她好幾次在嚎哭中昏倒。
他明白,明天判決日,他這一票是關鍵。三名法官中,他知道一人已經被少勇收買,很可能會判被告無罪。剩下兩人,隻要他也判無罪,少雄就可獲赦。可時至今日,他還不能有所決定。按公理行正義呢?他無法麵對旺伯一家人;顧情麵幫少雄呢?他無法麵對那苦命的寡婦,也無法麵對公眾雪亮的眼睛。作為少有的華人法官,他還必須負擔華社對他的期望,維持改革後華族從政的清廉形象啊!“一直以來,書中英雄舍身取義,大義滅親那麼容易,而輪到自己施行起來為何卻那麼難?”
已經是半夜了,他還無法安定,頭上陣痛變得更強烈,幾個鍾頭前的便藥看來無效。他又打開妻子平常放藥的抽屜,拿幾片妻子吃剩的重藥吞下去。前幾天,他妻子帶孩子回泅水老家看望她生病的媽媽,家裏隻留他一個人。
到了淩晨,他仍然無法入睡,明天的判決問題仍然盤踞腦海。“上天,我可以選擇拒絕經手這案件嗎?饒了我吧,不要讓我承擔這一切!告訴我,你要我作怎麼樣的抉擇?”輾轉不能睡,他的神經麵臨崩潰。“不能這樣下去,今晚我一定要睡好,睡好了明天腦子才會清醒。明天的事留到明天再說吧!隻希望……神靈會在夢中指點。”他又從另一個抽屜裏拿出幾粒安眠藥。這藥,他已服用了好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