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庵已有上百年的曆史,據傳太祖皇帝在少年落魄之時,饑寒交迫之時暈倒在明靜庵大門口,是庵裏一位小尼姑慈悲心腸將他扶進柴房並給了一些粥飯才好不容易醒過來。後來,太祖建立南齊,仍念念不忘其恩德,對明靜庵眾人的禮遇之盛至今不減。皇室對明靜庵諸人持之以禮,而曆代主持出入宮禁為後妃公主誦經祝禱亦極是尋常。前朝南楚的皇帝因尊崇神佛而廣修佛寺,又頒布行令言僧尼免其賦稅,且有米糧作為貼補。不過短短幾年,光兆京一城的寺廟大大小小加起來就有三百餘座,而明靜庵也在那時從破敗小寺變成了輝煌寶刹。修建佛寺已經是勞民傷財之舉,而許多青壯年男女想著吃齋念佛便能免受勞役之苦,他們為逃避生產,便爭相剃度出家。如此一來,百姓們身負苛捐雜稅之餘,還要被強行拉去日複一日地修建寺廟,給那些懶惰自私的僧人居住。民不聊生至此,當權者不理黎民百姓之疾苦,隻一心修禪問道。從而,皇權旁落奸佞之手,以致朝綱敗壞,官員大都貪腐成性,萬民置身於水深火熱中。身處皇城中心的那個人,日日同方士圍著丹爐煉製丹藥,妄圖祈求滿天神佛保佑他的長生不老和國祚綿長。彼時的南楚,如同是被萬千蟲蟻蛀咬的腐木。太祖皇帝應天下黎民所請率領眾將士舉兵起事,不出一年便攻到南楚國都兆京。太祖的兵馬包圍兆京城一個月後,城內彈盡糧絕。最後,皇帝穿上一襲白衣帶領眾朝臣舉著傳國玉璽出城投降。太祖領兵入城後,即命令士兵不許燒殺掠奪,不許滋擾百姓,不許淩蔑士族,違者嚴懲不貸。因此,兆京城得以很快恢複繁盛盛原貌。太祖建國立都後不久,就頒令讓各僧尼續發還俗,然而許多僧尼見太祖行事一貫溫和,便心存僥幸仍滯留寺廟,是以新令頒布幾個月仍不見成效。後來,太祖采取禦史大夫馮彌生的奏議,將大部分寺廟派人強行拆除,若還有不願歸家的僧尼便押解還鄉。政策雷厲風行地實施下去,僅僅耗時一年,就有近九成佛寺被拆除,大部分僧尼返鄉以侍農桑。明鏡庵因曾救護君主得以幸存,並且因皇家眷顧,香火一直鼎盛。曆任皇後會時常請庵內主持師太入宮內問禪解惑。然而,卻有一樁離奇之事,當年施恩太祖皇帝的尼姑,據說在戰亂中走失不知去向,太祖加恩明鏡庵卻似乎並不關心小尼姑所在何處。漸漸地,民間就有好事者私下說,當年那個小尼姑被太祖接近宮內做了後妃,並且頗獲盛寵。隨著時間的流逝,軼事越傳越離奇,到了現今已經麵目全非,然而那小尼姑的法號卻一直無人知曉,或許有沒有這個人都不一定。今日天氣晴好,前來祈福的人不少,常祿將她們三人送至明鏡庵正門前,心知她們大概要留整日,因樓裏還有許多活計要做,他隻得先把馬車駕回去,等日入時分再來相接。蘭兒進門尋到一名小尼姑說是前來還願致謝,小尼姑請她們在羅漢鬆下的石凳坐下稍事休息,便小跑入內,片刻後隨一位麵相和善的師太回來,告知南歌因慧心師太正在會客,便命師妹慧善師太引她們四處走走,待日中用過齋飯後再去找她。明鏡庵看著並不很大,由大堂而入,左右兩邊各有蜿蜒小徑通向各寶殿和禪房。其間或茂竹修林,或小山疊嶂,或池中殘荷……每一處景都盡顯清幽雅致,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初晴很是流連這些景致,可惜慧善師太卻著意引她們到各寶殿向她們細細講述金身佛像種種事跡,途中遇到好的景致也隻是粗略一提並不做停留,初晴心裏暗暗叫苦卻還是麵上掛著微笑裝作同南歌一起認真聽慧善師太講解。如此一路下來,不知不覺已近午時,前方引路的慧善師太回身向三人詢問道:“待前方的大雄寶殿看過後,就去齋堂用午飯可好?”南歌淺淺一笑道:“聽憑師太安排。”慧善含笑看著南歌道:“姑娘此回異症得愈亦是佛祖庇佑,可見你同佛祖是有緣的,佛門渡有緣人。”南歌頷首稱謝,慧善又道:“姑娘韶華年紀卻心性沉穩,委實難得,貧尼細看您的麵相,額堂飽滿,麵若桃花,佛祖定會賜你一段好姻緣。”南歌聽慧善如此一說,麵上一紅嬌羞笑著並不作答。初晴接過話頭笑問道:“師太竟會相麵,不如也替我看看,我的麵相如何?”慧善轉顧初晴,心裏暗暗一驚,這位姑娘眼眸清澈明亮,眉色顧盼神飛,使人見之忘俗,難怪眠香樓能在短短時間便在京中立足。再觀主持師姐對眠香樓的態度,上月蕭國舅府上的崔夫人染恙,派人催請了幾次,主持也隻是開了藥方送去,並未過府。前幾日親臨風月之地為那裏的頭牌誦經診病不說,今天因會見貴客還特意囑咐她引眠香樓三位姑娘細細遊覽庵中景致。慧善思慮片刻答初晴道:“姑娘這般神采飛揚,貧尼見得少也說不出所以然,不若用過齋飯後請主持親自為您看看。”初晴有些失望,也隻能訕訕說好,一旁的南歌打趣她:“你呀,連相麵也要湊熱鬧,姑娘放心,您將來的良人定是人中龍鳳。”初晴聽她一說回她:“慧善師太說這位姑娘會得一段好姻緣,我來猜猜那位郎君是貌勝衛玠,還是才比宋玉,或者二者兼俱也說不定……”南歌未待她說完便伸手輕輕撓初晴的手心,初晴極為怕癢忍不住輕笑出聲,二人邊走邊打鬧,清脆的笑聲似銀鈴回蕩在庵堂裏,許是難得見到兩位妙齡少女打鬧輕笑,過往香客也並無不悅,反而著意多看她們一眼。看著這美好女子的歡聲笑語,仿佛這初秋的禪院有點點春意,甚至有馥鬱香氣,沁入衣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