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並購的財務問題及其對策
財會探索
作者:薑峰
【摘要】並購作為企業資本運營的一個重要手段,對企業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企業並購過程中涉及到許多財務問題,而財務問題的解決是企業並購成功的關鍵因此,必須對目標企業價值進行合理評估、對並購的主要融資渠道及財務支付方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並購 財務 財務問題
20世紀80年代美國曾經出現所謂“並購風”,在90年代形成愈演愈烈之勢1990年,全球企業並購案所涉及的金額超過4640億美元,1998年這個數字猛增到25000億美元,而在2004年,該數字更達到創紀錄的10萬億美元。美國著名企業管理機構科爾尼公司多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隻有2O%的並購案例能夠實現最初的設想,大部分的並購都以失敗告終。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一些頂尖企業卻能夠冒著巨大的風險知難而上,例如海爾集團並購案例、聯想集團收購IBM的PC業務等。並購作為一種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行為,在西方國家已經有100多年的發展史,並有著深刻的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麵的原因。企業並購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進,對我國經濟造成巨大的衝擊和影響。
一、企業並購的概念、動因和目的
企業並購是企業兼並與收購活動的總稱兼並是指兩個或更多的企業組合在一起,其中一個企業保持其原有名稱,而其他企業不再以法律實體形式存在收購是指一個企業以購買全部或部分股票(或稱為股份收購)的方式購買了另一個企業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權,或者以購買全部或部分資產(或稱資產收購)的方式購買另一企業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權。企業並購最直接的動因和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麵:一是為了擴大資產。搶占市場份額:二是取得廉價原料和勞動力,進行低成本競爭;三是通過收購轉產,跨人新的行業。當然並購有時也與以上目的無關,如可能僅僅為當龍頭老大或是盲目追求企業擴張等等。
二、企業並購的財務可行性因素
企業成功並購需要從目標選擇,到對目標公司的評價,再到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全麵的規劃,並加以有效的控製對企業並購的財務可行性因素進行準確而又具體的分析,就會為並購的成功奠定穩固的基石。
(一)目標企業的選擇及其價值評估
在對目標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時要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分別對待。對於目標上市公司的價值評估可以采用收益分析法。就是以市盈率和每股收益為基礎,是一種短期分析。市場模型。這種模型把一種股票的收益與綜合市場指數聯係起來,在一定時期內,某種股票收益可能隨著市場收益線形變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描述包括上市股票在內的各種證券的風險與收益之間關係的模型。
對於目標非上市公司的價值評估可以采用:資產價值基礎法。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資產評估價值標準主要有:帳麵價值;市場價值;清算價值;公平價值;續營價值。以上五種資產評估價值標準的側重點各有差異,因而其使用範圍也不盡相同。收益法。就是根據目標企業的收益和市盈率確定其價值的方法。貼現現金流量法。這種方法對於目標上市公司和目標非上市公司同時適用。
(二)並購的資金籌措
並購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少則百萬,多則上億美元,並購使得企業產生規模巨大的現金流出,不同於正常的經營資金需求,靠企業自身的力量也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能否籌集到並購所需要的大量資金成為企業並購的重要前提,也是並購能否實施的關鍵。並購資金的籌措主要有內部和外部兩大渠道,主要有債券支付、杠杆收購支付、股票支付或交換等方式。
(三)並購的成本因素
企業並購的成本主要包括:並購完成成本,指在並購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並購整合成本,指並購後為使並購企業和被並購企業整合在一起,而需要支付的長期營運成本。並購退出成本,指在並購時應該考慮到,並購並不一定成功,一個企業在實施並購外部擴張時,還必須考慮到一旦擴張不成功如何以最低代價撤退的成本問題。並購機會成本,指並購活動占用的資金,投入到其他用途所可能獲得的收益如果並購活動的機會成本很高,就意味著並購獲得的相對收益很小,甚至是相對損失。在對企業並購進行成本分析時,要圍繞企業降低成本的要求進行。還要考慮全麵、詳細,以免在分析時有所疏漏,造成具體實施時成本過高,進而不能達到企業並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