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向漢中發難(2 / 2)

張衛的性格與張魯不同,張魯性格談不上懦弱但也偏文士一些,而其弟張衛就與他不同,張衛更勇武些,而且張衛也不甘於受到別人的驅使,自己當的主人那是何等暢快?為何要受人驅使。

大哥勿要驚慌,據我所知曹操這次進軍是往陳倉方向去的,看樣子曹操是想順著陳倉古道進軍,而後逼近陽平關,曹操如此進軍,我們隻要守住陽平關與曹操僵持住,時間一久曹操不得不撤軍。

“道理如此,可是畢竟曹操麾下的士卒可都是百戰精銳呀!大哥怕你不是曹操的對手。”張魯擔憂道。

“大哥,曹操士卒腦袋是肉長的,我們也是,我漢中男兒何懼他曹操,大哥隻需要給我一萬精兵,臣弟必然能保證陽平關不失。”

自家子弟張魯必然是信得過的,這就是和外人的區別,馬超想要想要增兵張魯要考慮再三,也不敢把手中的精銳派出去,可張衛要求就不同,張魯絲毫沒有猶豫道:“既然吾弟想跟曹操交手,為兄自然鼎力支持,這樣吧!馬超叛逃後我現在手中還有五萬漢中精銳,我調給你四萬,加上陽平關的五千守軍,你擁兵四萬五千,這是哥哥能盡的最大努力,祝你旗開得勝,保佑我漢中不失。”

三月曹操大軍到達陳倉,古語有雲:“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此城雖小,但是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古代一種非常規的用兵法則,是一種軍事謀略,在曆史上曾有許多非常成功的戰例。

所謂“棧道”,是指在懸崖峭壁的險要地方鑿孔支架,鋪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軍、運輸糧草輜重,也可供馬幫商旅通行。陳倉,是古代縣名,是漢中通向關中的咽喉要道。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後,就向各諸侯分封領地,其中把巴、蜀、漢中三郡分封給劉邦,立為漢王。

劉邦在去領地途中令部下燒毀了棧道,他這是向項羽表白沒有向東擴張的意圖。劉邦待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後,便抓住時機迅速揮師東進,其野心是要與項羽一爭高低。劉邦的大將軍韓信為劉邦奪取陳倉出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陳倉是劉邦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兩地之間有險山峻嶺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劉邦按韓信的計策派了一個叫樊噲的大將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裏棧道,並以軍令限一月內修好。當然,這樣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正是這一點,迷惑麻痹了陳倉的守將。陳倉的雍王章邯萬萬沒想到劉邦的精銳部隊摸著無人知曉的小道翻山越嶺偷襲了陳倉。

劉邦通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順利挺進到關中,站穩了腳跟,從此拉開了他開創漢王朝事業的大幕。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成語,在軍事上的含義是:從正麵迷惑敵人,用來掩蓋自己的攻擊路線,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這是聲東擊西、出奇製勝的謀略。引申開來,是指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人不備的策略,也比喻暗中進行活動。有時也可將“明修棧道”省略掉,把“暗度陳倉”單獨來使用。

本來曹操大軍來到陳倉就等於有了穩定的後方支撐點了,可以在此處囤積糧草,然後直取陽平關,但這個時候曹操軍卻意外的遭到了抵抗,一次交鋒之下有餘曹軍沒有絲毫的準備,大敗而歸,數千石糧草被敵人奪取。

後經曹操的探子一打聽方才得知,原來是張衛說動的氐人,也不知道許給他們什麼好處了,氐王竇茂率部族精壯萬餘人,持著地利抗擊曹操。將此一戰曹操也看到了氐人的戰鬥力,於是起了愛才之心,想招降這些上古時期就存在的氐人。

氐族先人究竟來自何方,魚豢稱氐人“乃昔所謂西戎在於街、冀、獂道者”。街、冀、獂道均屬天水郡,街,即街泉縣、治今甘肅省莊浪縣東南;冀縣,治今甘肅甘穀縣東;獂道縣,治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南、魚豢所雲氐先人為街、冀、獂道地區諸戎,正與氐族的傳統地區相符。上述諸戎曆史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秦孝公西斬戎之獂王事,獂王疑即是氐王。可知街、冀、獂道之戎,似為氐族源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