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靈單騎陣前,龐統站在後方,這沙場征戰就需要放權給他了,朱靈鞍上橫著長槍,眼見敵騎既未減速,直接向陣前衝來,不由心中暗喜。他暗暗計算著敵騎的速度,眼看敵騎卷著衝宵的煙塵猛撲過來,忽地把槍一舉,厲聲喝道:“放箭!”
弓箭手早已蓄勢以待,一排利箭立即呼嘯而出。曹軍兵種中弓箭手配備非常多,這些精銳的士卒上馬就是騎兵,拿起弓弩就是一名合格的弓弩手,這一輪箭雨鋪天蓋地,自空中俯射而下時,正是蜀軍鐵騎前鋒堪堪衝進一箭之地的時候。
箭矢如雨,蜀軍衝勢正急,而且蜀軍日夜兼程倒是也沒有帶什麼盾牌之類的防具,現在被射得人仰馬翻。朱靈不為所動,把槍一揮,再度喝道:“放箭!”
眼看曹軍又放箭了,蜀軍前方士卒立刻抱著馬脖子,側身躲在馬腹的一側,與其說他們是蜀軍不如說他們是西涼軍,這些士卒都是馬超麾下的西涼騎兵,對於控馬之數已經遠遠超越中原的騎兵。這一輪箭射,對蜀軍造成的殺上並不算大。
蜀軍雖然是仰視,不過此刻此刻也進入他們弩箭的進攻範圍了,隻見魏延一聲令下,後方的騎在馬上的蜀軍立刻抽出手弩,這是經過諸葛亮改良的,單手就能操作,不過威力要比正常的弩要小,而且造價貴上許多。蜀軍的弩箭飛來,朱靈也並不驚慌,騎兵帶著弩無法裝填,這一輪箭射下之後就沒有威懾力了,那些弩就是擺設了。
曹兵紛紛躲入盾牌之下,蜀軍的弓弩雖然犀利,但“嘭嘭嘭”大部分都射在盾牌之上,朱靈站在陣前,周圍的盾牌兵更是把其護的嚴嚴實實,而龐統在後陣,雖然蜀軍的弩箭威脅不到他,但出於小心的原因朱靈還是安排一些盾牌手護衛在龐統身邊。
蜀軍齊射過後朱靈命令弓弩手還以顏色,不過沒想到蜀軍的第二輪射擊就開始了,猝不及防之下,這次曹兵的損失可有些大,很多弓弩手剛剛露頭,舉起弓箭和弩箭射擊就迎來了蜀軍的飛箭,當場斃命,曹軍盾牌前陣被這一輪齊射打的七零八落,雖然朱靈不知道蜀軍為何不用裝填就射擊第二輪,不過他的反應也很快,後續的士卒補充進來,舉起盾牌維持陣型的完整。
趁著這個機會,龐統也從後方穿插進前麵,他讓傳令兵告訴朱靈這是“諸葛連弩”,其中有數發弩箭可以連發,不用裝填,他這個著急就是避免不知道情況的朱靈吃大虧。當蜀軍第二輪齊射開始的時候,龐統就猜出了這就是所謂的諸葛連弩,沒想到當初的一句玩笑話竟然真讓其琢磨出來了,自己見到這成果之時還是在戰場之上,這箭支也是射向己方軍營的,這真是老天開的一個玩笑,命運這個東西真的不可琢磨。
朱靈聽到龐統的傳令,心中也是一驚,這世家竟然還有這樣的武器,他本來還想還擊的,此時蜀軍的第三輪弩箭射過來,朱靈趕緊命令士卒舉盾掩護,他知道以龐統的學識見識沒有必要騙自己,在蜀軍的連連壓製之下進行有規模性的反擊已經不可能了,他命令後續長槍,和騎兵部做好準備,準備開始與敵軍進行近身交戰。
蜀軍的數次壓製,也讓他們的前方騎兵衝入了曹軍兵營,離的近了蜀軍的連弩自然排不上作用,趁著這個機會,朱靈下令弩手進行最後一次齊射,弩箭比弓箭更為勁疾,兼可平射,這時蜀軍騎兵離得近了,弩箭更易瞄準,尤其這沒有改變的單發弩箭,威力更是巨大,登時射翻了近百名蜀軍騎兵。眼見衝至近前的蜀軍鐵騎人仰馬翻,因衝勢甚急,許多戰馬摔倒在地還翻滾著滑出兩丈多遠,使得後麵的蜀軍騎兵衝勢為之一遏,朱靈立即發出了主動衝擊的命令:“長槍,衝陣!”
數百名長槍兵迎聲向前殺出,朝衝鋒隊形已經散亂的蜀軍騎兵橫衝直撞地卷了過去。任何兵種都有其優缺點,長槍兵專刺馬腹,屬於這個時代對付騎兵衝陣最好的辦法,但是如果騎兵衝陣甚急,長槍陣也是抵擋不住的,不過此時蜀軍騎兵是俯衝,而且最後一輪弩箭還打亂了他們的陣型,因此先機已失,鐵騎陷入長槍陣,真比步卒還要不堪。
龐統遠遠看著,真正的戰場是這樣的殘酷,比起昔日在電視劇看到的兩軍衝陣要真實的多。讓人震撼的多,曹軍長槍陣的後方還有大隊的步卒跟在後麵撿便宜。此刻便是如此,長槍陣衝入敵陣纏住敵騎,後方的士卒揮舞戰刀、鉤鐮槍,上砍人頭、下劈馬腿,蜀軍精騎還來不及施展開手腳,就陷入戰陣之中,戰馬不懂躲閃,馬上的騎士又躲閃不及,頓時被殺了個人仰馬翻。
此時激戰了越有兩個時辰,魏延實在受不了蜀軍的傷亡,要知道自己率領的這三千人可是精銳的精銳,兩個時辰下來已經傷亡近千,雖然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可是這裏是曹操的地盤,說不準此時曹軍的援兵已經在路上,最主要的是魏延在衝鋒之時看到了龐統,就是那個掉下懸崖的龐統,看他站在陣前鎮定自若的樣子魏延還道是龐統在指揮全軍。
魏延自問領軍的本身過人,不過對於龐統他心中還是充滿懼意的,剿滅洞庭湖水賊的時候可是龐統出謀劃策一舉鼎定三大勢力,據說諸葛亮研製這諸葛連弩也是受到龐統啟發,入川之後龐統也是智計百出,如果不是跟劉備理念不和為其所不能容,恐怕此刻龐統還是那個呼風喚雨的軍師呢!在魏延的眼裏,龐統是神機妙算精通兵法甚至要強於諸葛亮的人物,此時已經吃了些虧,魏延怎能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