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謝氏一門三康樂(2 / 2)

謝公義已經是如此,可他的兒子謝超宗也毫不遜色,自幼穎敏絕倫,其母畫地為字,於褪概中教之,一見不忘。五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七歲能屬文,賦詩有老成語。十歲,日湧數千言,終身不忘;十二歲。盡讀四書五經,貫穿其義理。黃龍三年,年僅二十三歲的謝超宗承繼爵位,進京朝拜蕭皇,一番君臣奏對之後,被蕭皇盛讚為“超宗殊有鳳毛,公義後繼有人矣。”鳳毛麟角由此而來。

黃龍五年,謝超宗不以恩蔭入仕,而是參加江州科舉,名列榜首解元。次年,進京參加會試得中會元,殿試被蕭皇欽點為狀元,連中三元,名動天下。

其後入翰林院,選為翰林學士,太平元年,入值文淵閣,進內閣中書,參與機務,後又兼東閣大學士,位列群輔,一時詔令製作,皆出其手。

真正讓謝超宗名揚天的則是太平十年時蕭皇下旨編撰《鄭史》,任命謝超宗為總裁官,太平十九年,曆時九年的《鄭史》編撰完成,謝超宗以此獲得巨大人望,其士林地位甚至拔高到與其父並肩的地位,不過世事難料,隨後謝超宗就卷入了太平二十年的那場朝堂爭鬥之中,因此殞命。

新皇登基之後,厚待謝氏一族,下旨由謝超宗之子謝蘇卿繼承康樂公爵位,有祖父和父親珠玉在前,謝蘇卿自然也不是庸碌人物,他不但是江南清談無雙的名士,更是以通曉禪理,擅長楷書,精於金石,工於鑒藏,尤擅山水墨畫而聞名於世,這些年來被士林稱為“有乃祖之風,實乃今朝江左之第一人也”,可謂是當今江州士林當之無愧的執牛耳者。

在官場上,謝蘇卿也不是毫無作為,有父親的前車之鑒,他選擇遠離帝都,而且由文轉武,成為蕭帝在江南的重要心腹,以謝家家主和康樂公之身份,出任暗衛府都督同知一職,位高權重,使得原本因為謝超宗之事而有所衰弱的謝家重新中興。

也正是因為謝蘇卿使得謝家再次中興,士林之間才有了江左一門三康樂的說法。

謝蘇卿笑眯眯道:“徐小友過譽了,老夫愧不敢當啊。”

徐北遊輕笑道:“此言非是徐某所說,而是天下士子所說,先生一門三代,當之無愧。”

謝蘇卿含笑不語。

謝蘇卿臉上看似平靜,心中卻是略起波瀾。他早就聽說過這位劍宗少主的名聲,單憑徐北遊能孤身一人從西北來到江南這點,就可以看出不是庸人。不過即便如此,謝蘇卿先前也沒把這個年輕人看得太高,隻是把他放在端木玉那個層次。

可今天一接觸,徐北遊卻給了他兩個驚喜,能猜出他的身份不難,難的是第一眼就能看破,這份應變急智相當不俗。其次徐北遊麵對他這個謝家家主,言談自如,不卑不亢,這份一般世家子也沒有的氣度,的確讓他有些側目。

退一步來說,公主殿下可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閣小姐,什麼樣的年輕才俊沒見過?這個空架子劍宗少主能被她看得上眼,已經很是說明問題了。更為關鍵的是劍宗宗主公孫仲謀和韓瑄,這兩個老家夥聯手調教出來的年輕人,又豈是一般人物?

當然不是。

謝蘇卿不由心中自問,“難道是小瞧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