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潛龍在淵第一王(2 / 2)

大齊官製延續前朝,故而所謂各種名號的將軍隻是勳官散階,真正的實權武官則皆以都督稱之,最高官階為正一品的大都督,其次是從一品的左都督和正二品的右都督,再往下就是分別鎮守各地的從二品都指揮使。

至於武官的總兵官,和文官的總督一樣,都隻是臨時官職,遇有戰事佩將印出戰,事畢繳還。

一位正一品的大都督,一位從一品的左都督,一位正二品的右都督,六位從二品的都指揮使,再加上一位超品的渤海郡王,單從官職上就能看出大齊朝廷是如何重視此戰。

南疆那邊更是聲勢浩大,經過前四次戰事,小部族已經近乎絕跡,七十二寨在生死存亡之際不得不摒棄前嫌於組巫山議事,共舉帝江氏為王,以巫教大長老祝九陰為相,強良氏為將,浩浩蕩蕩二十餘萬人,與大齊官軍展開決戰。

這一戰,不談那些不為人所知的高人鬥法,隻說軍伍廝殺,剛剛及冠的蕭白此時不過是鬼仙境界,但每逢陷陣必定身先士卒,以霸道劍斬敵近千,由此開始鑄就自己在軍中的威望。

承平十二年,這場持續兩年之久的戰事落下帷幕,南疆蠻族大敗,強良氏身死,祝九陰重傷,帝江氏則帶著殘兵逃入十萬大山。

從此南疆無大戰,其後的幾次戰事多是小規模的戰事,不足道哉。

此戰之後,魏禁改佩鎮南大將軍印暫留南疆鎮守,蕭白則是累功至都督同知之職,也隨之留在南疆,獨領一軍肅清叛軍餘孽。

當年大齊太祖皇帝蕭煜領軍第一次南征蜀州,攻陷蜀州後,蜀中豪族勾結南疆蠻族叛亂,當時的劍門行營掌印官林寒也曾奉命率軍進入南疆鎮壓,當時殺得血流成河、屍骨成山,無論老幼婦孺,無人得以幸免,林寒由此被稱作是修羅將軍。

不過不同於這位如今的草原汗王,蕭白顯得極為克製,拉攏地方豪族,恩威並施,已經逐漸顯現出為君者的心機和手腕。

承平十四年,蕭白奉旨回京,這時候的他已經是人仙巔峰境界。

回京之後,蕭白不再擔任具體職務,而是以皇子身份超然於上,以協掌兵部的名義開始涉及朝堂政事。

有了南疆的戰功資曆,沒人對此提出異議。

在武這方麵做到極致之後,蕭白開始由武轉文,承平十六年,一個輔理朝政的名義,讓他開始在幾部衙門之間遊走,雖然還達不到太子監國的程度,但與其他皇子比起來已經是天壤之別。

更為難得的是,蕭白一路走來都保持了一個很清醒的頭腦和認知,他知道自己的位置,也不否認自己那個堪稱輝煌的起始點,不自負,不狂妄,逐漸收劍入鞘。

官場修行也是修行,蕭白竟是在這幾年的時間中,觸類旁通之下一舉突破桎梏,成功踏足地仙境界。

承平二十年初,也就是蕭白的而立之年,他被進封為素有潛龍之稱的齊王,正式就藩齊州,力壓遼王和燕王,朝堂排班位列諸王第一,身份地位煊赫到了極點。

這時候的他距離登臨絕頂隻差最後兩步,於是他愈發謹慎小心,不敢露出半分驕躁之態。

也正是因為他這番姿態,蕭玄雖然從未親口誇讚過他,但態度上卻越發溫和起來,這次江南的差事,無疑又是一次父親給兒子的鋪路。

當然前提是要蕭白能把這個差事做好。

為君者,不但能行雷霆之事,也當有陰柔轉圜手段。

劍,不一定非要血濺五步,也可以口蜜腹劍。

這是一個父親另類的教導方式,也的確教出了一個非同一般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