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延州軍鎮天機閣(2 / 2)

之所以如此布置,也是蕭皇有感於前朝的各大邊軍勢大,以至於使大鄭亡於藩鎮之亂,所以蕭皇登基之後將所有軍伍分為五大禁軍和各州地方都司,五大禁軍直屬於朝廷大都督府,地方都司則歸屬於兵部,禁軍職責是“守帝都,備征戍”,地方都司則是“以為所在防守”,這樣兩者互相呼應,“使之內外相維,上下相製,截然而不可犯者,是雖以矯累藩鎮之弊,而其所懲者深矣。”

如此一來,禁軍不可插手地方政務,所有糧食、軍械、馬匹都要靠朝廷調度,自然無法形成藩鎮之勢。

整個禁軍數額大約在八十萬左右,雖然名為禁軍,但與前朝專司拱衛帝都的禁軍大不相同,不可能全部駐紮於帝都,除了約十萬中軍駐紮於帝都和直隸州之外,另外還有十萬中軍駐紮於燕州,二十三萬左軍駐紮於陝州和西涼州,十五萬右軍駐紮於遼州、錦州、幽州,十五萬前軍駐紮於蜀州,以及十二萬後軍駐紮於湖州、江州。按照各大禁軍所駐紮位置,又分別被冠以諸如天子親軍、西北軍、江南軍、東北軍、南疆軍等俗稱。

因為延州府地位重要不凡,西北軍在此足足派遣了三萬重兵把守。

在大都督府中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兵卒分上、中、下三等,下等待遇最差,入輔兵營從事勞役,中等待遇稍好,入地方都指揮使司,從事巡城、守城等職責,上等待遇最好,入各大禁軍中為專職戰兵。當然,在此之外還有暗衛府緹騎、天策府虎營等精銳軍伍,這些就不在此三等之列了。

按照西北軍製,戰兵大約有二十三萬,也就是所謂的二十三萬西北鐵騎,而輔兵一般為戰兵數量的十分之三左右,不計入大軍總數,若是輔兵不足,則會征發民夫,民夫數量不定,一般視情況而定。

守衛延州府的三萬重兵雖然不是騎軍,但全部都是上等戰兵,再加上工部花費大量銀子建造的城池和城內數不清的各類軍械,就是十萬大軍也未必能輕易攻下此城,而且中都隨時還可出動騎軍策應支援,所以此地堪稱是固若金湯。

按照李嵩所說,駐紮於城內的三萬人,在平時會有三分之一分散於城外方圓十裏的範圍內,形成道道防線,對來往之人進行盤查,因為他們同是西北軍袍澤,所以占了些便宜,不會太受刁難,若是換成其他地方來人,想要走完這區區十裏的路程,大概要用一整天的時間。

在一行人進入延州府境內後,果如李嵩所言,要經過層層盤查,大概用了兩個時辰的時間,一行人才終是看到了延州府城的城牆。

李嵩和徐北遊騎馬並行,笑問道:“徐公子,感覺如何?”

徐北遊道:“雖然還未見到城內到底是怎樣的景象,但僅僅見城外的這般陣勢,就已是可見一斑。”

李嵩道:“這樣的軍鎮總共有五處,天機閣的菁華盡在其中,除了帝都那座由藍相親自執掌之外,其餘四座分別常駐有一位大匠造,均是地仙十樓以上的修為。”

徐北遊輕聲道:“這樣的地方,的確應該看一看。”